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析
2014-05-26王兵
王兵
摘 要: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结构的定位是以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因此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全面,尊重学生主体,加强教师的教学指导,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6-01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数学新课程改革,我们数学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努力创新自己的教法,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一个全新的角色,来演绎一段全新的课程。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结构的定位是以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因此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全面,尊重学生主体,加强教师的教学指导,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感悟颇深,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进行了如下思考和探析,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新课改后对数学教学的新认识
新课程改革后,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数学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导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点,情景教学主要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景,将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数学最早起源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具体生动,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去分析揭示事物的规律,其中也探索知识的重要方法。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和事物出发,让学生字身边的事物中熟悉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领略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中的“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知识点,可以从身边的建筑、桌椅等的基本构造了解起,让学生观察几条腿的桌子比较稳,自行车的车梯等从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课本的知识,使学生深有体会。从实践入手,寻找公式定理的突破口,凭日常生活进行设问,创设情境,达到唤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四、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只有他们感兴趣才能共同交流,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把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把实物的、图画的、口头的以及心里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优越性。例如,我们在教学概念时,就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需要使用这个概念的背景境界中去。在他明显地感到需要这个概念时,再来总结出这一概念。这样做了以后,这个概念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突出而又很切实的印象。以后一遇到类似情况,他会立即想到运用这一概念的。所以,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本质就是,先产生对数学“用”的需求,然后再学数学,“用”数学。
五、注重评价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评价具有多重性。其一,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评价目的,例如上新课前的评价和新课结束后的评价目的就截然不同。其二,对程度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三,评价方式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另外,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学作用,以学生自评为主,培养自我评价和调节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评价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兴群.新课程下数学教师的新观念[J]时代青年教育2012(03)
[2] 陆锦春.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
[3] 刘海亮.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J].中华少年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