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国际安全结构的变化特点分析

2014-05-23张丽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家安全全球治理

张丽

[内容提要]从国际安全结构的变化观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化的特点与趋势,从而对国际经济合作环境进行客观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安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给对外经济合作带来冲击,给国家安全战略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国际安全结构;国际规则;全球治理;国家安全

“十二五”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国际安全结构是衡量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化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国际安全结构视角观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化的特点与趋势,分析国际安全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一、国际安全地区结构多层,东亚成为各种力量聚集之地

国际安全地区结构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衡量国际安全从而形成的一种对安全结构的概括,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主导地位明显下降,区域合作中冲突因素增多。目前国际安全地区结构框架内突出的安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美关系的发展模式成为国际安全结构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美国21%的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是美国的主要威胁,53%的民众认为中国是美国的主要威胁。”[1]构建新型的中美关系成为美国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中国问题研究部主任戴维·兰普顿于2013年9月撰文阐述建立新型中美大国关系问题时指出,“中美两国必须在若干领域采取措施来建立不以冲突为前提的21世纪大国关系,这些领域包括地方之间的联系,增加高层以及中低层军官之间的互动,建立接受中美两国的包容性的亚洲区域机构等。”[2]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阿米塔伊·埃齐奥尼2013年9月撰文提出中美之间要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即采取相互确保抑制的战略,认为“中美两个大国应该采取各自认为对其自身防卫来说必要的措施,既使得中国不达到威胁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的地步,也使美国可以履行自己对在该地区的盟友的任务,并维护国际秩序。”[3]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我们认识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国际安全结构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前,中美新领导层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已形成共识,继续致力于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中美贸易存在发展潜力,中美经贸联系广泛而深入,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新的机遇。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维护中国发展的国际安全环境。

(二)金砖国家在推动国际秩序改革中地位增强。虽然金砖国家与美欧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经贸合作增强了金砖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金砖国家在推动全球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上的国际影响力,使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被寄予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改革的力量。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12年3月26日文章提到,金砖国家大幅增加对外援助,提醒美国“看看是谁在拯救世界”。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赛尔沃表示,“国际大格局调整的钥匙掌握在金砖国家手里,正在走向成熟的金砖国家拥有推动国际秩序改革的力量,显示出金砖国家寻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意愿。”[4]作为新兴的崛起中大国,金砖国家对于世界体系有着更多共同的诉求,对于国内经济发展有着更多类似的期待。因此,金砖国家内部的对话机制较为容易建立,内部的合作更显密切,更容易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也正是在这些国家紧密的合作中,金砖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整体话语权不断增强,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副行长亚历山大·伊万诺夫认为,“金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全球金融体系,五个国家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分量也不断增加。”[5]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金砖国家发挥作用的同时,成员国经济结构存在差异性,内部利益矛盾冲突也会存在。因此,如何在金砖国家不断成长的机制内发挥影响力以及如何整合金砖国家内部利益关系和化解潜在矛盾,共同成为国际安全结构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面对的又一国际安全性问题。

(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整体放慢,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好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增速都处于上升势头。世界银行2013年10月7日发布《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预测东亚发展中国家2013年增长为7.1%,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世界银行主管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表示,东亚太平洋地区是拉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达40%,超过其他任何地区。这说明未来世界市场的增量将主要来自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力量对比将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发生改变,朝着进一步均衡化方向发展。我们要重视发展中国家,下大力气维护和巩固“发展中国家集团”,维护国际环境的安全稳定发展。

二、国际安全内容结构多样,非经济因素充斥于世界市场竞争之中

国际安全内容结构是从国际安全的内容要素上来衡量安全结构的概念,简单包括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内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非传统安全问题全面爆发,各国在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过程中,通过政治手段干预经济问题,传统安全威胁态势在不断增强。

(一)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军事因素干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率先把经济与军事因素联系在一起,通过调整战略格局,先是对中东地区进行军事干扰,然后是把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2012年1月5日美国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国防战略重点》出台,主要内容是认为美国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错失了在其他地区增强军力的机会,从而对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进行调整。在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大格局中,亚太地区成为重点,美国将与亚太地区盟国和伙伴建立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安全网络。然而,任何一个大国独力解决国际事务是无法达到目标的,即使军事因素干扰的存在,仍然需要国家双边和多边的政治意愿及能力。与周边国家展开军事演习、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加强军事交流等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是必要的,而干涉到世界市场竞争,形成经济合作的障碍,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国际安全威胁问题,需要各国共同面对挑战,维护国际安全环境的稳定。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增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施加各种压力进行贸易干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逐渐增强,拒绝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与商品自由地进入到这些国家市场。根据OECD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2012年上半年G20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共124件,平均每个月17件,针对中国的有40件,增长率是40%。“在保护主义浪潮中,受害最频繁的仍是中国。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受到保护主义伤害的次数近千次,美国则被伤害了800次。”[6]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试图确立新的国际规则,应用新的制度维护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的规制。美国与欧盟加紧商谈全面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以削减非关税贸易壁垒为由,推进贸易规则的变化,打开商品、服务与投资市场的市场准入,其实质目的在于加强美欧之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则在这一规则之外。如何面对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设计,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三、国际安全主体结构多元,全球治理依赖国内政治过程

国际安全主体结构是从国际关系的主体角度来衡量安全结构的概念,主要包括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冷战结束之后,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主体一样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倍受关注的主体,包括各种各样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它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来自于不同行业的特点,通过国家内部政治过程影响着国家行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受到巨大的冲击,重新重视对国内各种行为体的整合,形成了新一轮国家间治理的态势。

(一)全球治理制度面临新的设计。“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折射出旧版本全球化是一种不均衡、不平等的全球化。在新兴国家群体日益崛起的情况下,这种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主要驱动者和主宰者的全球化模式的动能日渐衰竭。”[7]现有的全球治理制度的协调能力在减弱,在防止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出现的利益冲突方面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经济治理不可能回避现实世界对现行规则提出的变革诉求。设计全球经济治理框架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治理权和主导权的博弈也将伴随着国际权力转移的整个过程。

(二)国家间协调机制突显重要性。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复杂的局面,各大国纷纷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主张,并积极推出自己的主导性方案,同时又在某个大国不可能单独发挥作用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外交谈判,建立对外协调机制。而在国家间协调机制的构建中,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动力是关键要素,各个国家内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三)国家内部政治结构的作用在增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汇集国内行为体的偏好从而反映社会中阶层的利益,更好地表达并服务于社会。在各国主动谋求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外部世界的冲击非常容易演变为国家内部的动荡,影响国内政治的变化,而国内政治过程与结构的独特性与稳定性则能够规避这种风险,因此,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极为重要。一个适合本国发展的政治制度是应对国际安全威胁的重要的保障,一个国家也只有在满足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制度,以保证国内行为体和谐发展为目标,才能在国家利益基础上,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 帆、霍斯欧、王娜.美英民调: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积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2/07/content_12602259.htm. 2009-12-07

[2] 戴维·兰普顿.新型大国关系:为中美关系建立持久的基础[EB/OL].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3/0924/276656.shtml.2013-09-21

[3] 阿米塔伊·埃齐奥尼.相互确保抑制:一种美中关系模式[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cankao/2013-09/24/c_132745043.htm. 2013-09-20

[4] 廖政军等.专家谈金砖国家与国际关系[N].人民日报.2012-03-28.(14)

[5] 刘 越、刘 恺.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分量不断增加-访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副行长伊万诺夫[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5/c_115147939.htm.2013-03-25

[6] 杨 舒.“隐秘”贸易保护暗箭难防[N].国际商报.2013-06-20.(3)

[7]卜永光.全球金融危机政治后果的多维透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6)

责任编辑/刘顺宝

猜你喜欢

国家安全全球治理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学分析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从“Ralls案”看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
对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