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4-05-19黄绍军刘庆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1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黄绍军 刘庆杰

[摘要]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150例门诊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5)。治疗组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联合腺苷钴胺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 结果 从症状缓解、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改善情况三个方面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胰激肽原酶片;甲钴胺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1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ancreatic kiniogenase tablets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cases of outpatients with DP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75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75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pancreatic kininogenase tablets and mecobalamin tablets treatment, minewhile,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mpound salvia tablets combined cobamamide tablets treatment,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30 days. Results The remission of symptoms, tendinous reflex examination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had been measured by comparing the three aspects,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pancreatic kininogenase tablets and mecobalamin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DPN is significant,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Pancreatic kininogenase tabl; Mecobalamin tablet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疼痛和感觉障碍。临床治疗缺乏特效药物,本研究采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内分泌门诊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有关DPN的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1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年龄24~76岁;糖尿病病程5~22年;神经病变病史0.5~14年。对照组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26~75岁;糖尿病病程7~25年;神经病变病史0.5~12年。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严重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1.2 治疗方法

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有关DPN的治疗原则,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关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达标)。治疗组:①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常州千红制药),240 U,tid,空腹服用。②甲钴胺片[弥可保,卫材(中国)制药有限公司],0.5 mg,tid,po。对照组:①复方丹参片,3片,tid,po;②腺苷钴胺片,1.5 mg,tid,po。两组患者观察时间均为30 d。

1.3 观察指标

①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踝反射、膝反射、痛觉、震动觉及压力觉,仔细评价自觉症状及疼痛、麻木程度并记录结果;治疗30 d后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并与治疗前比较。②测定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并比较。

1.4 疗效评定

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有关DPN的诊断依据[1],并参考相关临床研究[2],制定如下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患者自觉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缓解程度。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自觉疼痛、麻木程度明显好转或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但仍存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②腱反射恢复情况:显效:踝反射、膝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有效:有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效: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或者恢复正常;有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但是<5 m/s[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endprint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0 d治疗,两组疼痛、麻木症状均有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0.05);腱反射恢复情况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7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2<0.05);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总有效率6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般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诊断依据和检查方法主要有: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或确诊糖尿病的依据。②出现感觉运动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变的临床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具有客观、敏感、无创、可靠等特点,目前可作为临床工作中诊断DPN的金标准[4]。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从控制血糖、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多个方面治疗。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提高纤溶系统和胶原水解酶活性,起到防止血凝、抗血栓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生理作用。其作用机制[5,6]:①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②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TXB2)的负反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③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④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其他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7]。腺苷钴胺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可促进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有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8]。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9],能够促进DNA、RNA以及卵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促进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再生[10]。临床研究证实,甲钴胺对DPN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11]。

本次临床研究使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腱反射恢复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不同方面均提示其对DPN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所有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提示两种药物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1-43.

[2] 薛艳霞.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65.

[3] 陈玉珠.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10,6(3):137-138.

[4] 苏军.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26-27.

[5] Lazzarotto T. The best practices for screening,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Part 2[J]. Clin Microbiol Newsletter,2010,32(2):9-15.

[6] 魏京霞,王煜. 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J].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17-421.

[7] 傅汉菁,袁申之. 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4,24(11):698-700.

[8] 高金颖,杨旭. 大剂量腺苷钴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2):183-185.

[9] Gruber K,Puffer B,Krutler B. Vitamin B12-derivatives-enzym cofactors and ligands of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J]. Chem Soc Rev,2011,40(8):4346-4363.

[10] 刘萍,盛华芝.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7):634.

[11] 谢宝强,周青美. 甲钴胺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9-950.

(收稿日期:2013-10-11)endprint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0 d治疗,两组疼痛、麻木症状均有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0.05);腱反射恢复情况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7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2<0.05);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总有效率6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般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诊断依据和检查方法主要有: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或确诊糖尿病的依据。②出现感觉运动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变的临床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具有客观、敏感、无创、可靠等特点,目前可作为临床工作中诊断DPN的金标准[4]。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从控制血糖、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多个方面治疗。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提高纤溶系统和胶原水解酶活性,起到防止血凝、抗血栓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生理作用。其作用机制[5,6]:①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②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TXB2)的负反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③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④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其他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7]。腺苷钴胺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可促进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有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8]。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9],能够促进DNA、RNA以及卵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促进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再生[10]。临床研究证实,甲钴胺对DPN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11]。

本次临床研究使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腱反射恢复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不同方面均提示其对DPN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所有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提示两种药物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1-43.

[2] 薛艳霞.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65.

[3] 陈玉珠.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10,6(3):137-138.

[4] 苏军.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26-27.

[5] Lazzarotto T. The best practices for screening,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Part 2[J]. Clin Microbiol Newsletter,2010,32(2):9-15.

[6] 魏京霞,王煜. 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J].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17-421.

[7] 傅汉菁,袁申之. 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4,24(11):698-700.

[8] 高金颖,杨旭. 大剂量腺苷钴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2):183-185.

[9] Gruber K,Puffer B,Krutler B. Vitamin B12-derivatives-enzym cofactors and ligands of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J]. Chem Soc Rev,2011,40(8):4346-4363.

[10] 刘萍,盛华芝.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7):634.

[11] 谢宝强,周青美. 甲钴胺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9-950.

(收稿日期:2013-10-11)endprint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0 d治疗,两组疼痛、麻木症状均有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0.05);腱反射恢复情况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7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2<0.05);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总有效率6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般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诊断依据和检查方法主要有: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或确诊糖尿病的依据。②出现感觉运动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变的临床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具有客观、敏感、无创、可靠等特点,目前可作为临床工作中诊断DPN的金标准[4]。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从控制血糖、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多个方面治疗。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提高纤溶系统和胶原水解酶活性,起到防止血凝、抗血栓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生理作用。其作用机制[5,6]:①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②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TXB2)的负反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③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④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其他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7]。腺苷钴胺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可促进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有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8]。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9],能够促进DNA、RNA以及卵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促进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再生[10]。临床研究证实,甲钴胺对DPN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11]。

本次临床研究使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腱反射恢复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不同方面均提示其对DPN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所有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提示两种药物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1-43.

[2] 薛艳霞.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65.

[3] 陈玉珠.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10,6(3):137-138.

[4] 苏军.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26-27.

[5] Lazzarotto T. The best practices for screening,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Part 2[J]. Clin Microbiol Newsletter,2010,32(2):9-15.

[6] 魏京霞,王煜. 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J].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17-421.

[7] 傅汉菁,袁申之. 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4,24(11):698-700.

[8] 高金颖,杨旭. 大剂量腺苷钴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2):183-185.

[9] Gruber K,Puffer B,Krutler B. Vitamin B12-derivatives-enzym cofactors and ligands of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J]. Chem Soc Rev,2011,40(8):4346-4363.

[10] 刘萍,盛华芝.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7):634.

[11] 谢宝强,周青美. 甲钴胺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9-950.

(收稿日期:2013-1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蝎止痛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参蝎止痛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参蝎止痛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药泡脚配合情志护理治疗中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