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2014-05-10史芳

关键词:感恩大学生教育

摘要: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形成高品质人格,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感恩教育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 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他人”为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规范行为、自觉学习、尊师守纪、关爱他人,从而建立、完善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的一种人文教育。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义。为进一步推动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共同成长,促进家长与学生共同进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笔者现结合当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1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分析

1.1 家庭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基本上对子女是有求必应,过分的溺爱,也就导致了孩子的错误观念,认为父母对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深刻体会父母的艰辛,看不到父母的付出,不明白父母所做的已是尽了他们最大的能力,而对于不尽人意的地方总是任性地闹脾气,甚至责怪父母,对父母缺乏起码的体恤和尊重。大学生始终是家人所关注的中心,现实生活当中,父母所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而已,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却忽略了最为基本的道德与感恩教育。大学生从小被宠溺,没经过正式的感恩教育,以致总习惯于获取,而不知付出,甚至连起码的感激都不懂得表示,这恰恰是缺乏感恩意识的具体体现。

1.2 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在发挥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制度下越来越紧张的竞争,使得一些团体或个人被利益驱使不惜以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思想观念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扭曲,并且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判断,使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总是习惯于将好的成果全部归结于自己努力获得的,而不懂得对关心他们的人报以感谢,极度缺乏责任心。长此以往形成思维定势,便发展成为他们的人格缺陷,以致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缺乏感恩意识,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快乐地生存。

此外,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以最快的传播方式给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但有些网络内容不乏出现一些不健康,偏激的文字和图片,这些很容易误导阅历不深,识别能力缺乏的大学生,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他们越来越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在生活上贪图享受,不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也就更不会想到去感恩。

1.3 学校环境因素

现代教育与升学率有很大关系,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成绩好,升学率高是首要的,老师、家长也都看中成绩,而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永远是理想主义,他们也崇尚英雄主义,不懂得细心体会周围人和小事情,所以对于感恩没有任何清晰的认知。而大多数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只关心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大学生接触感恩教育、学习感恩的机会。

2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2.1 注重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一方面,高校必须树立起“重才重德”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中,以课堂作为阵地,着力加强与渗透感恩教育,要教育大学生学会做人, 从而充分发挥出学校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中,将知恩、谢恩和感恩等观念及行为渗透其中,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引导、规范学生,帮助其体会感恩,懂得感恩,督促其养成感恩习惯。召开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文体活动等,形成以感恩为荣,以忘恩为耻的良好环境,陶冶大学生的感恩情感。

2.2 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感恩体验

高校除了应丰富教学内容外,还应当注重实践。可以在各种社团活动中融入感恩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比如针对大学生群体组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者行动以及扶贫献爱心活动,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同时激励他们各显才能,为自己及他人的学习、生活作一些积极的改变,使其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领悟感恩的意义。在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节日中,高校可以教育大学生去认真体会老师和父母的艰辛,并组织一些回报社会的活动,使整个校园充满感恩的温馨氛围,通过环境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学校也可通过一系列宣传,鼓励大学生义务献血,参加义务家教,植树等活动,这样就能将感恩教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中的感恩,最终能够成为高品格的人才。

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2.3 提倡环境育人,努力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学校虽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家长本身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孩子从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学会感恩。除此之外,家长还要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掌握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教育,二者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同时,社会教育也是基础性环节。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分子,都或多或少地受社会影响,所以从社会这一大环境采取措施,有利于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下健康成长。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感恩的宣传。比如播放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关于感恩的公益广告等等。学生所生活的小区多举办一些关于感恩的活动。报纸、杂志多刊登一些感人故事等。将网络合理有效地利用,对于一些不健康的网页,不客观、偏激的文章都应该禁止,将友善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对感恩也就有所感悟。

2.4 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不仅受外部环境影响,而且还受主观因素的限制,还要从大学生自身谈起。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而这个过程就是在自我教育中实现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唤醒其上进心,端正其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学生都懂得知恩、感恩,懂得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师长,以一种健康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和生活。大学生要使自己的心胸开阔,提升人生境界,这有利于培养自我的感恩情怀,而且应该懂得尽己之力去关爱社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敢于对社会负面现象说不,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

总之,感恩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需要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道德要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在高等学校形成感恩教育的热潮,让大学生都能常怀感恩之心,不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感恩教育真正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梁吉霖.和谐社会的大学生感恩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8(2).

[2]刘冰.大学生感恩教育浅析[J].陕西教育,2008(2).

[3]于钦波,刘欣.感恩教育:人生必修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

史芳(1980-),女,山西岚县人,硕士,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恩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