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2014-05-10张瑾
张瑾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乡镇初中也推陈出新找到了适合农村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出发,坚持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如何结合实际,如何实践与反思等进行讨论与探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探究和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认知规律;迁移知识;质疑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农村乡镇初中也摒弃了传统的照本宣科抽象理论教学的被动学习模式,代之以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的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式学习模式。当然,囿于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生活背景,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更要切近生活,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农村孩子多数比较粗心,并不注意细节,所以还要注意引导反思,唯有如此方能面面俱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和运用能力。鉴于此,笔者总结多年的农村数学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效率进行如下讨论与思考。
一、巧设情境,牵引探索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好奇心强,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抛弃一上台就滔滔不绝的抽象理论学说,要从农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认知规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角度设定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驱动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运用”时,如果上来就让学生背定理、搞运用,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个情境故事来吸引大家的探索欲望。笔者指着校园里的旗杆问大家:谁能测出旗杆的高度?大家不知所以,都说太细爬不上去没法测。这时,我再说:我有一个妙法不用爬上去,别说是小小的旗杆,就是几十层的大楼都测之不在话下。学生们听了这样的话无不大惊,纷纷要我“施法”,这样大家的好奇心被极高地调动了起来,然后笔者带大家过去通过教鞭和影子组成的三角形与旗杆和它的影子组成的三角形的相似性质,轻松算出旗杆的高度。至此,大家恍然大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再以此法,让大家测教学楼的高度,大家用得得心应手。是不是比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理论来得更实际呢?
二、联系实际,勤于动手
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实践中,实践还是探索真理的重要手段。数学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所以,课堂教学中,不要太注重抠定理定义的字眼,更不要搞题海战术,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检验真理,通过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来实践真理,这样才能让大家信服,才能让他们迁移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譬如,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笔者指导学生先用纸剪好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大家分别在上面画出底边上的中线、高以及顶角的平分线,这时再让他们将三个三角形叠放起来,大家惊奇地看到“三条线重合”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堂互动性强,生动活泼,印象深刻。继而,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进行扩展讨论和探索,勇敢地发出自己的疑问:是不是三条线重合时,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找到答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动手实践才是知识的生成之道,才是能力的发生源泉。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心比较强,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认知知识,生成技能,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巧设陷阱,矫治马虎
实际上,初中数学的诸多概念和定理理解起来都不难,但是有许多细节问题不注意就容易“养虎为患”。而农村的学生往往不拘小节,容易粗心大意。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引导学生认知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细节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通过巧设陷阱问题来矫治学生的麻痹大意,以防“阴沟翻船”。如此以石破天惊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才能使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进行有效反思,最终上升到能力层面,杜绝以后出现类似失误。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证,在学习完分式的概念和意义后,许多学生都觉得简单,对于练习也是不屑一顾,于是笔者就抓住细节设置了如下问题:如果使x-2/是负数,那么x应满足什么条件?学生一看基本试题,于是得出结论x<2即可。其实这是个陷阱问题,题目中分母确定是正数,所以只要考究x-2<0就行,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这个分式必须有意义,这样的话分母不能等于0,x<2区间内要把x=-1的情况排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巧设陷阱,引导学生上当一次,迫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时时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概括地讲,农村的学生有着特定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盲从他人的经验和说教,要立足农村学生的实际学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指导他们动手实践,防范他们麻痹大意,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永军.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04).
[2]陈小香.立足农村实际情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中学数学,2012(06).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