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汉字情缘
2014-05-07肖俊宇
肖俊宇
在我的人生之初,以及后来的工作中,偶有几次汉字情缘。这情缘,使我对汉字别有一番认识,一番感悟,受益匪浅。
一、老校工的“忍”
我读小学时,学校聘请着一位老校工帮助学校养猪、种菜。老校工六十开外,身材高瘦,身子硬朗,头发花白,据说读过几年私塾。春日,阳光明媚,在学校吃中餐的我们,每到中午便趴在菜园边的草坡上,一边看老校工种菜,一边听他老人家讲故事。每当此时,老校工总把讲故事当作一件乐事,常常讲得唾沫四溅,津津有味。
“什么叫忍,你们知道吗?”
我们哈哈大笑:“谁不知道啊?意思嘛,我挠你的胳肢窝,你想笑而硬撑着,不就是‘忍吗?”
老校工也笑了:“那不能算真正懂得‘忍字,‘忍上面是‘刀加一点,这表示刀刃,是最锋利的,下面是个‘心。你想,有些事,如果太冲动,不忍让,就会坏事,刀刃插心哪;有些事则不能容忍,否则,也会如刀刃穿心呢!”
我们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明晃晃的刀刃和那鲜红的心,第一次从老校工那儿知道了汉字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如此撩人的魅力。一个读书不多的私塾学生,能对汉字有如此的理解,可见,重视汉字科学早已有之,只是后来渐渐被人们忽视了。
二、老外公的“阶级”
我刚入小学不久,远方的外公到我家。我的书包挂在大堂的木墙板上,蓝色的书包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几个黄色的字格外醒目。我在外面与伙伴们打闹后满头大汗地回到屋里。
外公问:“都上学了,书包上那行字你会认吗?”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大声答道。
“那‘阶级是啥意思?”
“‘阶级嘛,就是‘阶级敌人,是坏人。”我脱口而出。
我清楚记得,外公当时脸上掠过一丝的不安、失望与无奈:“现在学校是怎么教书的,我们读书时每个字的意思都是要会讲的。”
我说:“‘阶级不是坏人,怎么会说阶级斗争呢?”
外公语重心长:“‘阶,左边为‘阜,形如上山的台阶。”边说边拿笔画了台阶之形,“右边‘介为声,‘阶意为台阶。‘级左边为‘丝,右边‘及为声,意为等级等次。”
当时我很疑惑,不同台阶等级上的人就要互相斗争?后来懂得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联系到“地主老财”与“贫下中农”等,逐步对“阶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理解与外公的汉字启蒙关系密切。
三、我少时的“此”“灰”
记得读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用的教材政治思想性极强,有许多口号式的文章。有篇课文前部分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而后面的几句我却至今十分清晰——“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还有一句为“以防死灰复燃”。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此”指上文所说的“那些内容、要求”,但“此”字本身是什么意思,为何什么都能用“此”代替,我百思不得其解。年幼的我还算有点探究精神,有点追根求源意识,于是想方设法找了一本老字典。原来,“此”字左边从止,意为脚,右边从匕,形似一个人。整个字表示一个人站立的处所,表示“这”“这里”“此地”,故大多作代词用。
“死灰复燃”的“灰”呢?原来,“灰”下部分从火,上部分从手。火会烫手,无法手弄。火灭,热气退尽能手持,才为灰。火退尽了,热度没有了,所以引申为没有生气、没有希望,又引申为颓废、失望,故有心灰意冷、心如死灰、灰心丧气、万念俱灰、灰色人生、灰溜溜之说。一个“灰”字,饱含了我们祖先造字的匠心与智慧啊!
四、老校长的“洗澡”
我在老家的县进修学校任教时,校长是位老先生,中文科班出身,说话幽默风趣,尤其善讲故事。一次,他绘声绘色讲道:“在红枫尽染、秋高气爽、水流如镜的幽静小河边,一位婀娜多姿的红衣少女挎着篮子款款而来,看看四周无人,便到河里洗起zǎo来。她搓着揉着……此时,来了一位后生,看见少女洗得如此入情,便情不自禁地来到少女身边,帮她一起搓揉。少女满脸羞涩,却把那个最大的塞进了后生的嘴里……”
正当我们满脸诧异、笑态百出时,老校长不动声色:“你们笑什么?那少女洗的zǎo,是红枣的枣。哈哈,你们都想到哪里去了。这就是我们汉字特有的个性与文化。汉字不仅音有意思,形更为有趣。你们看,人言可靠为‘信,人被拘禁为‘囚,气小力弱为‘劣,小土飞扬为‘尘,口中不愿为‘否,不上不下为‘卡,房中失火为‘灾,火烧山林为‘焚,眼皮下垂是‘睡,鸟用口叫为‘鸣,犬张口叫为‘吠,日上树梢为‘杲,日落树下为‘杳……”
老校长深厚的汉字功底令我折服,同时,为自己作为语文教师汉字知识却如此贫乏而深感汗颜。
五、融入课堂的“汉字学”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便进入了21世纪。2005年前后,我幸遇集美大学金文伟教授。金老师对汉字有深入研究,对汉字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倾情投入,孜孜以求。在金教授的引领下,我们通读了《现代汉字学纲要》《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林趣话》《画说汉字》《说文解字》等专著,开始真正系统地接触到汉字学,对世界上唯一具有表意功能的汉字有了新的认识,对汉字音美、形美、义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汉字的部首、偏旁或部件之意义、类别特性有了深一层的感受,对汉字音、形、义的相互关系有了更为明晰的理解,对汉字以形聚类、以一驭多的构造特点有了一些认识,对汉字字形与本义、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贯通体悟。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汉字是语文之根、之本,只有培根固本,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长久不竭的生长力、生命力,才能使语文素养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傲然参天。
基于此,在金教授的引领下,厦门市的一些学校便开始了将汉字学融入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老师们努力夯实汉字基本功,提升自身汉字文化内涵,潜心将字理与童趣巧妙融合,悉心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神奇与魅力,执着打造浸润汉字文化、趣味性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语文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实验学校学生的错别字明显减少,学生对词的理解格外深刻并能融会贯通,阅读的自主自悟能力陡然增强,语言运用水平显著提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主。
倘若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汉字学结缘,有更多的机会沐浴汉字文化,那便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万幸,更是孩子们的万幸!
愿汉字学融入课堂之花盛开!
愿汉字学融入课堂之果丰硕!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张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