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抑郁型脑梗死84例心理护理分析
2014-05-04邵红艳李欢利
邵红艳,肖 丽,李欢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一病区,北京 100853)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其高致残率已得到世界公认,在患者发生脑梗死后由于躯体和心理的障碍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可高达40%,随着症状加重,患者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同时影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给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带来一定的难度[2]。笔者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基础上对老年抑郁型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抑郁型脑梗死患者168例,均有突出的脑部局灶症状与临床体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抑郁诊断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评定,总条目为20个题目,总分超过50分提示患者伴有抑郁;患者年龄65~90岁;均为自愿接受临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排除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有明显智力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有血液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各 84例。观察组中,男 68例,女 16例;年龄65~89岁,平均(73.46±2.87)岁。对照组中,男 62例,女 22例;年龄 65~88 岁,平均(73.52±2.9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口服阿托伐他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方案,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为每片0.1 g),每次100 mg,1次 /日,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0,规格为每片25 mg),每次75 mg,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具体包括以下方法:首先,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个人经历、生活方式与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心境表示同情与理解,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采取讲座、座谈等形式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护士要诚恳地争取患者合作与信任,指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告诉患者负性情绪对康复不利,积极地给予疏导、安慰和支持,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最后,通过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舒缓情绪,采取音乐治疗,给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叮嘱其多聆听优美的旋律和节奏舒缓的乐曲;每天指导患者卧床,呼吸平缓,掌握放松方法的要领,达到放松的要求并运用自如[3]。
1.3 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脑梗死的治疗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由专人进行整理、归纳并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采用 SAS 14.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0.05。下表同。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n=84)对照组(n=84)治疗前15.28 ± 3.87 15.42 ± 3.91治疗后6.92 ± 2.01 9.69 ± 3.12 ▲治疗前54.95 ± 8.39 55.01 ± 8.42治疗后84.28 ± 14.29 72.17 ± 11.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脑梗死已成为临床上的多发疾病,患者一般在发病后24~48 h进展迅速,梗死面积扩大,患者出现偏瘫、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发生昏迷[4]。笔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前者是传统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主要作用在血小板环氧化酶,可以不可逆地让其失活并抑制血栓素的合成,进而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和释放,起到抗血栓的治疗效果;后者属于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药物,是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物,可以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它和血小板膜的受体进行结合,让和它进行藕连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纤维蛋白原结合点不暴露,阻断了血小板的凝集过程,两药合用能共同发挥抗血小板活化的效果[5-6]。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组别观察组(n=84)对照组(n=84)治疗前49.28 ± 7.36 48.92 ± 7.41治疗后38.73 ±4.78 44.85 ±5.68 ▲治疗前60.45 ± 8.94 59.88 ± 8.89治疗后34.63 ± 4.18 50.63 ± 7.15 ▲
脑梗死发病率的日渐升高,且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致使患者易发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脑梗死患者体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功能活性下降,患者极易发生抑郁症[7]。研究认为,患者发生脑梗死后抑郁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导致的,主要表现出悲观、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以及意志活动降低等体征,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心理干预是通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针对一定的对象心理活动个性特征以及行为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使其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8]。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消除不良的负性心理因素,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调整好心态,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早日康复。在心里干预时采取了座谈、讲座、聊天、听音乐、放松训练等多种形式,将患者从焦虑抑郁状态中解放出来,将患者的关注点转移,使其尽早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负性情绪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P < 0.05)。
综上所述,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基础上对老年抑郁型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疗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 丽,李 静,王丽国.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干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93 - 94.
[2]徐 芳.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02 - 204.
[3]何桂霞.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05 - 106.
[4]高 清.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伴有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2,4(11):94 -95.
[5]邓慧贤,王海建.奥扎格雷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7):23 -24.
[6]张逊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66 -67.
[7]杨燕辉,段继香.脑梗死患者与抑郁焦虑情绪相关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1):56 -57.
[8]王法欣.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