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分析
2014-05-02章琳辉
章琳辉
(宁都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江西 宁都 342800)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分析
章琳辉
(宁都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江西 宁都 342800)
目的:探讨抗生素结合中药方剂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生素类药物与中药方剂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1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与中药方剂联合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盆腔炎;中药;抗生素
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盆腔腹膜、结缔组织出现炎性反应, 症状相对复杂, 属于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治难度较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单纯西药抗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治愈率可以显著增高,临床推广价值较高[2]。本研究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与中药方剂联合治疗盆腔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中已婚患者28例,未婚患者17例;已产妇26例,未产妇19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1.4±1.8)岁;病程1~8年,平均(3.2±0.5)年;孕次1~6次,平均孕次(2.1±0.7)次。治疗组中已婚患者29例,未婚患者16例;已产妇25例,未产妇20例;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1.2±1.9)岁;病程1~9年,平均(3.3±0.4)年;孕次1~5次,平均孕次(2.0±0.6)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 患者经临床确诊为盆腔炎;② 患者盆腔炎病程在10年以内;③ 排除合并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④ 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药物治疗;⑤ 患者年龄20~60岁;⑥ 患者均自述有性生活经历;⑦ 患者用药期间依从性良好,能够严格执行医嘱;⑧ 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患者未确诊为盆腔炎;② 患者盆腔炎病程在10年以上;③ 患者合并有其他妇科疾病;④ 患者不愿接受本研究药物治疗;⑤ 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在60岁以上;⑥ 患者自述没有性生活经历;⑦ 患者用药期间依从性不佳,不能够严格执行医嘱;⑧ 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4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替硝唑,每次200mL,每天2次;静脉滴注头孢他啶,每次3.0g,每天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氯化钠注射液,每次200mL,每天1次,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方剂,主要药物组成为:败酱草25g,红藤20g,白花蛇舌草、丹参、赤芍各15g,桃仁、丹皮各12g,牛膝10g。下腹疼痛严重者加用木香和枳壳,阴痒带多者加用蛇床子和苦参,有炎性包块者加用莪术和三棱,少腹冷痛者加用小茴香和艾叶。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共治疗14天[3]。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盆腔炎症状彻底消失时间、患者用药治疗总时间、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盆腔炎治疗效果。
1.6 疗效判定标准[4]
痊愈: 用药后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及盆腔积液完全消失,双合诊检查附件区结果显示无明显压痛、增粗、增厚表现,子宫体及附件无压痛感, 白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患者自觉症状彻底消失;显效:用药后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缩小程度超过 2/3,盆腔积液基本消失,双合诊检查附件区结果显示存在轻微额压痛感,稍有增厚表现,子宫体及附件无压痛感,白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患者自觉症状表现基本消失;有效:用药后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缩小程度小于2/3,盆腔积液基本消失,双合诊检查附件区显示有轻微压痛感,稍有增厚,子宫体有一定压痛感,白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为91.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1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方剂中败酱草、红藤、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赤芍、桃仁、丹参活血化瘀;玄胡行气止痛;牛膝引药下行;牡丹皮活血消疲、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可使患者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对增生组织的消退具有促进作用,镇痛效果明显,可使炎性渗出减少,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5], 白花蛇舌草、红藤、败酱草对临床常见的各种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抑菌作用非常明显;赤芍、丹参可产生明显的抗凝血、镇痛、抗肿瘤、抗炎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与中药方剂联合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群,费小芹.抗生素联合微波及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阴[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16):628-629.
[2] 潘爱珍,李建军,易伟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3(17):157-158.
[3] 魏绍斌.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53-254.
[4] 薛风霞,焦书竹.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疼痛[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4(16):284-285.
[5] 廖秦平.重视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4):249.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7-25
章琳辉(1971-),女,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产科临床。
R271.1;R711.33
A
1673-2197(2014)23-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