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中药应用频次探析

2014-05-02陈长城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川芎脑血管丹参

陈长城

(厦门市第三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中药应用频次探析

陈长城

(厦门市第三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分析中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临床医学提供用药指导。方法:采取信息定量的统计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以现代应用较广泛的550种常用中药名为检索词进行两次检索,根据统计结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以检索结果为准,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丹参、川芎、黄芪等。依据功效分类,应用频次在前六位的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等。结论:研究结果反映了近阶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药应用的现状,可为医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药治疗;应用频次;统计分析

1.2 统计方法

将每种中药两次检索的篇数记录在中药名前面,然后在Excel中按频次递减的顺序自动排序[3]。

1.3 分类进行研究

按照中药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频次和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排序,分别列出中药的使用频次和种类。

2 结果

2.1 中药应用频次排序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中药应用频次排在前50位有:丹参、川芎、当归、黄芪、红花、苏木、三七、葛根、地龙、人参、赤芍、天门冬、桃仁、银杏叶、水蛭、大黄、天麻、牛膝、半夏、甘草、细辛、天花粉、白术、钩藤、桂枝、冰片、郁金、黄连、全蝎、黄芩、牛黄、杏仁、白芍、刺五加、石菖蒲、党参、灯盏细辛、陈皮、附子、菊花、茯苓、何首乌、鸡血藤、泽泻、远志、柴胡、玄参、五味子、三棱、益母草。其余500种略。

2.2 中药功效排序

按中药的功效分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等六类,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见表1。

表1 中药功效排序 (n)

3 讨论

3.1 活血化瘀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按中药应用频次统计:丹参、川芎、当归排前三位,均为活血化瘀药物;按中药功效,活血化瘀药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活血化瘀中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气血逆乱导致血瘀形成,从用药的频次看,血瘀的症状存在于整个发病的过程,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根本。

引用某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病200例的文献[4],文中采用自制中药活血化瘀一号,由丹参、川芎等组成给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1),通过观察:治疗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血浆黏度也有所下降。又引用一组调查,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0例[5],活血化瘀方由川芎、当归组成,结果表明,痊愈23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的有效率达到90%,疗效优于对照组。

选取某院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方法进行治疗[4],治疗组显效率达80%,总有效率为94%,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好(P<0.05) 。

由上可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定存在瘀血现象,血瘀是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过程,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该疾病的根本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病理,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适当配合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可获得一样的效果。

3.2 气虚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气虚为主,同时伴有血虚、阴虚,但阳虚不明显。按中药功效划分补药排在第二位,说明补气、补血、补阴是治疗该疾病的又一种方法[6]。

采用黄芪注射液与川芎[7]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患者30例,治疗结果:基本治愈5例,显效15例,进步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1)。采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8]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使用30mL黄芪注射液、20mL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如下:基本治愈33例,进步66例,两组血浆黏度切变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采用自拟活血方子治疗,基本痊愈40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高于92%。

4 结语

通过信息统计定量的方法,研究发现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中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医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 邓建红.医学统计资料的信息与质量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64-67.

[2] 蔡永敏,王洪久,孙大鹏.常用中药使用情况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10):870-873.

[3] 董介正,陈林庆,刘永琦.中药在脑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频次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26-28.

[4] 韩英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57-59.

[5] 王红卫,谢明,何周文.脑血管患者血脂变化及调脂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39(2):207-209.

[6] 陈志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159-162.

[7] 何玲,王键.活血利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2):117-119.

[8] 宋吉菊,王光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对血浆LPA及AP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3).36-37.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8-14

陈长城(1975-),男,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统计师,研究方向为医疗统计学。

R95

A

1673-2197(2014)23-0126-02

1 资料与方法

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

总库;检索项:全文;检索词:550种中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检索方法:先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然后分别以实用频率较高的550种中药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两次,分别进行记录和统计。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中药治疗在众多治疗方法中效果比较明显,尤其是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信息定量的统计方法,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中药的应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按照其功效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从而达到指导临床用药的目标[1]。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分析

猜你喜欢

川芎脑血管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