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腺癌6例临床诊治体会
2014-04-29林伟
林伟
【关键词】副乳腺癌;临床诊治;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02-01
副乳腺癌是指发生于副乳腺的肿瘤,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极为罕见。我院于2000——2012年间共收治副乳腺癌6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并得到病理证实。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副乳腺癌病人均为女性,年龄为30-65岁,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45岁以下1例,45岁-64岁4例,65岁1例,均为腋下副乳腺癌。按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法I期l例,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1例。病程1年以內l例,3年2例,3年以上3例,6例均表现为腋下腋前线处肿物,与皮肤粘连3例,伴疼痛2例。无症状1例。病理报告:实性癌3例,低分化腺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4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有肝脏广泛转移。
2治疗方法及结果
5例腋下副乳癌行Halsted均行乳腺癌根治术,1例有肝脏转移的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均辅以放疗及化疗。6例均获随访,术后生存5年以上者1例,为Ⅱ期病例;生存10年以上者l例,为I期病例;术后5年生存以下者4例。
3讨论
副乳是胚胎第6周时沿躯干前壁自腋窝至腹股沟连线上(即乳线)发生6-8对乳房始基,随胚胎的生长发育,除胸前一对乳房始基继续生长发育为正常乳房,其它的逐渐退化消失。如正常乳房外的乳房始基不退化,即发育成副乳或多乳畸形。其发生率1%-6%男女皆可发生,女性多于男性(5:1),且具有遗传性。副乳可发生在上下肢间的乳线上的任何位置,但临床上多见于腋下腋前线,腹股沟外阴处。副乳形态各异,有乳头,乳晕,乳腺俱全型,亦有仅为其中一种者。据统计29%副乳具有泌乳功能[3],但大多数表现妊娠及浦乳期时副乳胀满而无乳汁溢出。副乳常无症状,一般不需处理,但应注意其所含乳腺组织有发生各种乳房疾病的可能,包括副乳癌的发生。
副乳癌诊断要注意与同侧乳房腋尾部癌鉴别,以下几点可供诊断时参考:①临床检查见有副乳,其与同侧正常乳房无联系。②显微镜下见到乳腺小叶或腺管结构。③非乳癌的转移。④皮肤附件来源肿瘤。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要点。
发生在腋下的副乳癌必须除外乳癌引起的腋淋巴结转移,故除详细了解病史及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外,应结合乳房光扫描、x线钼靶片、B超检查以及穿刺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能发现腋下为独立的乳腺组织与同侧乳房无关,显微镜下见到乳腺小叶或腺管结构,这样才能确诊为副乳癌
诊断副乳腺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腋区、锁骨下区癌,临床与组织学检查必须查到与正常部位乳腺无关的副乳腺组织。②腋区肿块组织学检查为癌时必须在癌组织的周围见到腺小叶结构或管内癌图像而不是淋巴组织结构时,方可排除腋淋巴结转移癌。③正常部位乳腺无癌,或伴发有组织学类型不同的癌。
副乳可以发生癌变,但前提是必须具有乳腺腺体组织。具有腺体组织的副乳也是一种受性激素影响的性器官,任何引起乳癌的因素都可以引发副乳的癌变。副乳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在发生副乳的部位出现体表肿块,发病前多无明显症状,故就诊时多偏晚;且由于副乳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腋区及腹股沟区,癌组织的扩散和转移比较早,使本病发现时多已处于Ⅲ期或Ⅳ期[2],预后较差。本组病例5年生存率33%。
副乳腺癌的治疗与正常部位的乳腺癌相似,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Lesavoy[2]等认为对可疑的副乳腺组织应予手术切除。手术方式:肿瘤扩大切除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的辅助治疗应根据病期、ER检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选择术后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本组5例腋下副乳癌均行Halsted乳癌根治术,1例有肝脏转移的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均放疗和化疗。随访生存5年者1例为Ⅱ期,生存10年者1例,为I期。发现愈早预后愈好。我认为,对不起任何生理作用的副乳应做预防性切除,尤其是35岁以上者,以防副乳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hristey G,Civil I,et a1.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n an axilary breast.Aust N Z J Surg,1998,68(5):350.
[2]Lesavoy MA,Gomez-Gacia A,Nejdl R,et al.Axillary breast issue: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surgical management.Ann Plast Surg,1995,35(4):3503.
[3]周文学,杨维良.副乳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