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2014-04-29张敏
张敏
【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口服,对照组仅采用综合治疗。药物均用7天。治疗前后观察血氨水平、总胆红素,并观察肝性脑病转归。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较好的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94-02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1],是肝硬化和重症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氨中毒学说占重要地位。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被认为能有效降低血氨,治疗肝性脑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到2012年我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不同程度肝性脑病患者82例,年龄30-70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51例,酒精性肝硬化20例,其他原因肝硬化11例;肝性脑病分期Ⅰ期15例,Ⅱ28例,Ⅲ期30例,Ⅳ期9例。所有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病因、肝性脑病分级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限制蛋白饮食、纠正离子紊乱、抗感染、补充白蛋白及支链氨基酸、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20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乳果糖口服10-20毫升,每日3次,连续7天。
1.3临床观察及疗效判定观察患者定向力、计算力、昏睡、昏迷等症状和清醒情况,治疗前后检查血氨、总胆红素情况。显效:精神紊乱、昏睡、昏迷症状消失,血氨恢复正常;有效:精神紊乱、昏迷症状明显改善,血氨下降,但未到正常值;无效:精神紊乱、昏迷症状改善不明显,血氨无下降。症状继续加重及治疗不足7天死亡者为无效。显效加有效率计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处理。
2结果
2.1两组病人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病人血氨、总胆红素治疗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氨、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机制中氨中毒学说最为确定和被广泛接受,一般认为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建立,肝功能损害越重,肝性脑病发病率越高,肝细胞功能衰竭时,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机体产生的氨不能被肝脏转化,而在体内蓄积,来自肠道的氨不经过肝脏代谢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血氨升高,氨的神经毒性可使脑组织、脑细胞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肝性脑病的神經和精神症状。因此,临床上减少氨的吸收、促进氨的排泄、加强氨的转化是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措施。门冬氨酸鸟氨酸是合成尿素和谷氨酰胺的必需底物。在体内,门冬氨酸鸟氨酸产生两种氨基酸——门冬氨酸和鸟氨酸,鸟氨酸几乎涉及尿素循环的活化和氨的解毒的全过程。门冬氨酸还参与肝细胞内核酸的合成,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促进肝细胞能量的合成,加速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不吸收酸性双糖,它使结肠PH值下降,使NH3转变为不被吸收的NH4+,从而使血氨下降,同时乳果糖还有渗透性腹泻作用,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不利于氨的产生。另外,乳果糖还能抑制肠道内嗜碱性有害细菌的生长,减少氨的产生。我们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治疗组总有效率90.2%,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氨、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疗效显著,以上提示我们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宇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和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5):305-306.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肝炎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