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与麦家的杭州对话
2014-04-29郭成钢
郭成钢
一
对奈保尔的作品崇仰已久,多年之前就陆续阅读过他的一些原版小说。我对他的敢说敢写和细致独到的观察、深入内心的文笔,尤其是全球视野和国际关注的目光,印象深刻。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走向世界以来,在自己读过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认为马尔克斯的排第一,奈保尔的排第二。得知奈保尔近日将在杭州与荣获过茅盾文学奖的浙江富阳籍小说家麦家交流对话,不由得内心激动,决定要去现场聆听。从书架上找出几本英文原版书,想,如有机会请他签名。
8月14日中午我便赶往杭州图书馆。排队入场,选择坐第一排。主席台两侧大屏幕滚动播放奈保尔2001年出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时的讲话场景:鼓乐齐鸣;当时69岁的奈保尔步履矫健走上演讲台;他神采飞扬,兴致盎然,讲话风趣;妻子满脸笑容;瑞典国王风度翩翩;众人鼓掌,欢笑……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奈保尔的声音。他年轻时在伦敦为英国广播公司的加勒比地区广播节目做过几年主播。他说话的音质听上去果然不一般。
其间,大屏幕也播放了美国企鹅出版集团专门为麦家制作的一个短片。看过之后,不由得佩服“企鹅”这全球知名出版商的眼光和手法。我曾有些疑惑,虽然麦家得过茅盾文学奖,但他与奈保尔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之中,文学成就和知名度难以比拟,能对话吗?短片里,麦家在谈自己的小说,面色略显凝重,声音缓慢而不失抑扬顿挫,而且颇有自信。在某种程度上,麦家和他笔下的人物是中国人的一个缩影。短篇结尾,林木葱茏,寂寥无人,不知小桥两端,哪边是此岸,哪边是彼岸。此时此地的播放,甚是适宜。
这个短片英文翻译极见功夫。麦家的出版商显然知道如何吸引西方读者,如何让他们暂时放下有来由的骄傲和无来由的成见。至少我有了重读麦家的冲动,并对英文版的麦家作品有了很大好奇,同时也有些感慨:那些已经有成就的中国文学者,需要这样的短片,需要这样的英语翻译,从而明白地告诉世界,自己写出了怎样的中国、怎样的中国人。
二
前拥后簇着一辆轮椅,奈保尔上台,微笑,是旧时照片上那个模样,但再过几天他就年满82岁了。奈保尔与妻子并肩而坐。他们后面的是两位女翻译。一为金发老外,负责将所有的中文翻译给奈保尔夫妇听。另外一位是中国女孩,负责将奈保尔夫妇的讲话翻译给大家听。有赖于她们的帮助,对话比较顺利。
主持人首先问:您在麦家位于西溪湿地的工作室里用餐后对中餐感觉如何,在游览西溪后对中国江南的光色水色印象如何。轮椅显得格外扎眼。奈保尔老了,并且很可能不远万里来中国后体力欠佳,但仍能比较地清晰表达。他说自己年纪大了,此次中国之行主要是看,而不是说。此后,多由奈保尔夫人纳迪拉接掌麦克风。
主持人问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请您谈谈自己的“无根”和“有根”。这大约是指奈保尔作为出身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岛国的印度后裔,18岁去了英国,成人之后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英国作家的身份的。夫人纳迪拉坦言这个问题有难度,需要思考一下。片刻之后她说,奈保尔是“有根”的,不存在“无根”的问题;他来自英国殖民地,说英语,用英语写作,这就是他的根基所在;他和他的作品有世界意义,所以才得到世界读者的认可。观众鼓掌。之后她说,她认为这是一个坏问题。这个表述当即得到奈保尔的认可。掌声再次响起。我惊讶纳迪拉对奈保尔的作品以及思维方式如此熟悉,说话如此有锋芒。
读者提问阶段,有人问奈保尔会向读者推荐先读自己的哪些作品。纳迪拉认为,奈保尔的每一本书都很优秀,如果一定要推荐,她觉得年轻的读者可以从早期轻松的颇具喜剧性的作品入手,然后由浅入深进入其他作品。她提到了《米格尔街》和《守夜人记事簿》等书。麦家说,他在12年前读过《米格尔街》。我也读过。让我略感奇怪的是,奈保尔夫妇都没有提《大河湾》,虽然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上海国际文化周之上海书展中的一个环节—《大河湾》中文版再版发行仪式站台。
有一位读者就《大河湾》里的一句话向奈保尔提问。奈保尔的回答很简洁:所有的答案都在书中,在人物中。哦,自己的领悟很珍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
本次活动是知名的文澜大讲堂的专场活动。
在现场手臂林立的提问环节,我看到了读者的踊跃和他们对奈保尔的熟悉,也看到了杭州人对参与高层次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奈保尔夫人纳迪拉每次回答问题后,不等翻译说话,读者往往立即有积极反响,现场效果比较好,由此判断出席者中应该有不少懂英语的。
不知不觉中活动已进行一个多小时。相对于奈保尔在上海的5分钟现场活动,杭州图书馆的对话内容很充实。奈保尔在合影后退场,依然是前拥后簇。我没能让奈保尔签名。奈保尔从我身边经过时,显得疲惫,与台上笑容满面的形象判若两人。工作人员说,他太累了,身体又不太好。我只好把书小心放回包里,转身离开。
奈保尔的杭州之行可以说非常成功,因为他的访问的更大意义是历史性的,并且是面向未来的。
90年前的1924年,获1913年诺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到杭州作交游;1955年,法国作家萨特访问过杭州,他后于1964年被授予诺奖,但拒绝领取;2006年获诺奖的土耳其小说家帕慕克于2008年专程游览西湖名胜,但没有接受媒体采访。奈保尔现在也来了。他看到了杭州,对杭州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状态有了直接的接触和印象,这是世界文学界巨匠与浙江文化人的一次互动,是世界文化走进中国走进浙江的一次重要的文化活动。浙江的山水之清美、文化之淳美应该通过更多这样的交流,让世界看到并予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