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拥军:镜头朝下的梦想

2014-04-29戚永晔

文化交流 2014年10期
关键词:都市快报摄影记者西湖

戚永晔

傅拥军是个没什么架子的人,虽然身为两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者,堪称大牌摄影师,但待人接物却一直带着和善谦恭的笑容。他递来的名片上没有一长串头衔,而是简简单单印着姓名、电话和工作单位。名片底图是一张很俏皮的摄影作品:一条游船停靠在西湖边,一只猫从岸边跃起,直扑游船甲板。

傅拥军说,这幅照片叫《西湖捕快》,是他某天早晨在西湖边扫街时抓拍到的,后来收入作品《那么西湖》系列。

“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印在代表个人形象的名片上?”我问。

傅拥军的回答很简单:“对于我来说,生活即摄影,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照片。”

很多人喜欢这幅照片,经常有人问起这只猫有没有掉到西湖里?这个疑问甚至在傅拥军的工作单位、浙江著名都市类报纸《都市快报》上引发过一场颇为热闹的讨论。我想,这张照片的意义大概代表傅拥军所有的生活态度—乐观、亲和、喜欢挑战、充满未知。

从文字梦到摄影梦

傅拥军拿起相机的经历,可以用“传奇”二字来概括。

傅拥军出生在浙江西部一隅的小城龙游,从学校毕业之前,甚至没有摸过相机。相反,他对文字却有与生俱来的兴趣。“最早想当个作家,有文学梦,常常写一点东西在当地报纸发表。”毕业后,傅拥军当过司机、民警,但生活并没有磨灭他最初的梦想。

龙游县文化局需要一位能写写文字的驾驶员,看中了傅拥军。“文化局常有活动,需要拍摄,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个任务落在了我的身上。接触摄影的机会多了,便喜欢上纪实摄影。”

傅拥军有一种心得:“我觉得摄影记录和文字描述有相通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通过镜头把他们的故事拍出来,挺有意思的。”

有了作品,接下来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认可自己的作品。傅拥军说,当时看到报纸上那些摄影记者发表着一张张站在新闻前沿的作品,觉得特别羡慕,常常想:“要是我也能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就好了。”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1年某天晚上,这是傅拥军至今不能忘怀的一个时刻,“我在网络上看到当时刚刚创刊没多久的都市快报登出广告,招聘摄影记者,心里大喜,于是通宵编写自传,表明加盟之意”。

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杭州那边却迟迟没有消息。傅拥军想:“这是意料中的,人家招聘条件要求大学本科、年龄30岁以下,我两项都不合格,去凑什么热闹呢?”正当他渐渐忘却这事的时候,都市快报打来电话,通知傅拥军去面试。“我又惊又喜,面试前还买了一瓶啤酒,一口气喝下—壮胆。”

2001年6月16日,傅拥军终于跨进了杭州日报的新闻大厦。门口保安把他拦下,他老老实实报告:“我是新来的。”傅拥军回忆说:“那天,我心里相当紧张,抬头看看大楼,鼓励自己一定要努力。”

于是,一名未来的新闻摄影师,就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梦想。

从新闻梦到身边梦

进入都市快报后不到半年,报社的年底评优给了傅拥军一个“先进”。对这件事,傅拥军回忆是“因为我平时工作还老实肯干,外加碰上一个好东家”。

事实上,傅拥军的成绩并非轻易获得。进入报社第一年,他拍摄了组照《山村弹劾案》,讲了龙游一个小山村的村民罢免不作为“村官”的故事。这在当年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事件,反映了中国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事关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课题,被许多人称为傅拥军摄影作品中反映民生、反映社会,记录人们身边历史进程的代表作之一。此组照获得了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金牌,还评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杭报集团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采访中,傅拥军谈起的另一个拍摄例子,能够更好地展现他关注身边、反映民生的特点。

那是2004年1月11日,杭州某路段一根自来水主水管破裂,冲毁了路基,水深过膝。其时,一辆宝来车冲过积水没有减速,飞溅的水花毫不留情地将路边一位骑车女子全身打湿。傅拥军正好路过,拍下了这一过程,并写了一封公开信《我觉得你应该道歉》在报纸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紧接着,新浪、新华、雅虎、金羊等数十家网站对此事转载报道,顿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于行车文明的大讨论。第二天,那位司机就给报社打了电话,表示道歉。

“此组摄影报道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确实始料未及,不过事后静心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大伙儿在下雨天谁没有被汽车溅过?类似的事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我只不过凑巧把它拍了下来。老百姓当然会关注身边的事,我想这就是很多人愿意来讨论这件事的原因吧。”

在傅拥军后来出版的著作《镜头朝下》里,他是这么说的:“作为一名都市报的摄影记者,一年365天所遇到的大都是日常新闻,这就给摄影记者提出一个很大的课题—做什么样的日常新闻?如何做好日常新闻?新闻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反映社会、记录生活,无疑我们的镜头就应该对准社会方方面面,对准百姓日常生活,百姓身边无‘小事,这个道理谁都懂。”

“镜头朝下”,是傅拥军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最能概括他的摄影特点。

从温暖梦到价值梦

随着都市快报的办报理念“生活因温暖而美好”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颇能代表这一理念的傅拥军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可。

不少读者至今还记得2004年傅拥军的作品《秋千上的日子》,这是他在龙游乡下发现一个境况非常困难的孤儿后,便和他共同生活了两天后拍出的作品。

照片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下子收到很多书包和捐款。说到这个话题时,一向谦虚的傅拥军似乎忽然来了自信,很带感情地回忆:“后来都市快报因此推出了‘早春二月,温暖速配公益活动,一共募集了100多万元善款,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成就感谈不上,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另一个更能让人感受到傅拥军“温暖”的例子,则是他一手创立的“快拍快拍网”。

最早时候,都市快报设立了一个叫“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的栏目,有很多读者投稿。傅拥军和他的团队于2009年建立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论坛,“大家照片传上来之后可以在上面交流,后来论坛满足不了了,我们就专门设计了这个快拍快拍网,大概在2010年9月正式上线”。

这是一个很独特的网站。傅拥军说,他相信这个网站拥有中国最真诚动人的生活景象,里面的绝大部分作品来自普通老百姓的手机和相机。“我们网站里面的照片不是为创作而创作的作品,都是因为被生活本身感动,作者才会拍下来。”

网站上线后在全国人气很足,在三年多时间里,注册会员达到40多万。浙江摄影出版社给快拍快拍网出版了一本画册《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成为全国畅销书。“最近几年,各地的都市报纷纷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快拍,很多报纸搞了‘快拍某某网。有一期中国摄影报还专版讨论‘快拍现象。”傅拥军不无成就感。有人称赞:“快拍快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Instagram。

与事业价值接踵而至的是傅拥军个人价值的飞速提升。几年中,他获得过两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三次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一次银奖,并荣获中国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他的摄影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多家机构及个人收藏。

提到这些奖项的时候,傅拥军说他的两次荷赛获奖作品,都是平常的积累,比如《西湖边的一棵树》拍了3年多;《我好想爸爸妈妈》虽然一个下午就拍好了,却是他一直拍了8年的“中国留守儿童”系列中的一个小故事。

“作品被人认可的最大要素,我觉得应该是是否足够真诚、是否足够新意、是否足够反映自然人性。”是的,镜头朝下、反映人性,用温暖创造价值,这些词眼,正是傅拥军,这个摄影师身上闪耀的真与美的梦想所在。□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傅拥军提供)

猜你喜欢

都市快报摄影记者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古城夺宝》是如何问世的——“良渚申遗成功”都市快报大型融媒体互动爆款产品诞生记
用视觉语言向世界传播杭州故事
——从《都市快报》“韵味杭州”社交平台看地方媒体对外传播思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细分服务:媒体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关键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