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2014-04-29姚飞
姚飞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术后1小时内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小时。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心功能状态、不良心脏事件、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BNP含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脏发生率以及TIM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治疗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K-MB和BN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采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U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起病急,病死率高。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拮抗以及粘附反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为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5-75岁;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诊断标准:所以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肝肾功能障碍肿瘤或癌症、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及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律衰竭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身体素质、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常规抗栓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栓的基础上,在导管室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微量泵入盐酸替罗非班,按患者体重以10ug/kg给药,2min-3min一次性注完,然后以0.1ug/(kg.min)持续注入36h。
1.3评价标准①冠状动脉血流分级(TIMI):0级:无灌流,即在闭塞部位及远端无前向血流(造影剂)充盈。I级:微灌流,即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但在任一时刻都无通过闭塞远端血管的前向血流。II级:部分灌流,造影剂通过闭塞段并到达远端血管,但其充盈速度与正常血管相比明显减慢。III级:完全灌流,前向血流充盈远端血管快速而完全。②心功能评价:包括LVEF、LVEDD和LVESD等三项心功能状态指标,依据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和BNP含量。③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绞痛、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冠状动脉血流分级治疗后,治疗组TIMI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心功能指标治疗后,治疗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现大出血的情况。对照组有心肌缺血2例,再梗死1例;治疗组心律失常1例;治疗组并发症显著对于对照组。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目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联合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2]。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致冠脉急性闭塞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由于AMI时易碎裂、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而且PCI术中由于球囊、支架及其他器械的使用导致冠脉斑破裂,使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导致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强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3]。大量的研究证实替罗非班能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应用替罗非班对减少PCI后无再流,增加心肌微循环有效灌注可能发挥有利作用。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具有重要速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付伟.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65.
[2]周东晖,王琦,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5):44-45.
[3]何文凯,李明琰,等.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17):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