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探析

2014-04-29陈利婷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妇产科

陈利婷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口服促性腺激素、静脉滴注孕激素、短效口服避孕药等传统药物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比对组。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中,米非司酮片的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妇产科;临床诊治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是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病因較为复杂。目前,仍然没有清晰明确的发病机制,但其病灶的产生和发展和患者异位内膜对凋亡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盆腹腔内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自2012年本院开始利用米非司酮进行该症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米非司酮简称 RU486,其作用部位为性腺、子宫内膜和肾上腺皮质,随着该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开始研究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向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对临床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 102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为 28~46周岁,平均35.8 周岁。患者月经规律,但普遍存在着排便痛、痛经和性交痛症状。其中,子宫腺肌症患者 59 例,子宫腺肌瘤患者 20 例,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11 例,盆腔内膜异位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患者 5例,盆腔内膜异位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及子宫腺肌症患者 15 例。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比对组,两组人数相同,在年龄、疾病种类和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的51例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服药时间均为停经5天之后,米非司酮剂量为25mg/片,每日1/2片,连续服用10天后,改为每日1/4片,连续服用3个月后,改为每日1/6片,确保服药的持续性,不间断。

比对组的51例患者给予口服促性腺激素、静脉滴注孕激素、短效口服避孕药等传统药物治疗。

在患者服药的同时对生殖激素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统计,详细记录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对患者的排便痛、痛经、性交痛等症状及体征进行统计、记录,使用B超进行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参照标准如下:

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有效:症状和体征仍然存在,但体检结果无阳性且症状已经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或加重。

复发:治疗结束后再次出现治疗前的症状、体征或者B超检测结果为盆腔内再次出现异位囊肿。

治疗结束后开始对全部患者每2个月进行一次回访,持续12个月,以便对患者的各类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的监测。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 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以P<0. 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随访12个月结束后,观察组51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23例,无效4例,复发6例,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2.16%和11.76%;比对组51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25例,复发22例,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0.98%和43.14%。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复发率观察组患者都要优于比对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性激素依赖性的良性疾病,一般认为其可以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前的任何年龄。它已经成为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它具有依赖性、侵袭性和复发性的特点,根治较为困难,手术不仅收效甚微,还易复发,因此药物治疗就成了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因为病灶的产生和发展与患者内分泌紊乱息息相关,所以药物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对卵巢的抑制。米非司酮广泛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长效、低剂量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病灶逐渐萎缩,且不良反应也并不明显。

米非司酮属于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与孕激素受体紧密结合,直接或间接破坏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增生,还可以通过拮抗孕酮来干预相关酶的活性,调节子宫内膜。此外,米非司酮也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影响相关因子促进内膜血管的生成及其生理功能的实现。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作用于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干预子宫内膜的增生过程。

临床实践表明,每日口服10mg米非司酮,连续6个月,患者会迅速出现子宫腺肌症、闭经,子宫明显缩小,停药后可迅速恢复,痛经程度减轻或消失。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也比较好,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也比较好,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可在临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献丽.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1553-1554.

[2] 李虹,李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J].医学综述,2010,(20):3175-3177.

[3] 邹广玲,孙英明,张丽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93.

[4] 梁淑银,吴金萍,刘迪.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62-63.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妇产科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绝经期女性宫腔积脓60例临床诊治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