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2014-04-29杨勇政刘瑞敏
杨勇政刘瑞敏
【摘要】目的 正确认识和探讨螺旋CT在腰椎狭部裂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对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97例患者而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横断面及矢状位显示椎间盘突出清晰、准确,矢状面重建对椎体滑脱、椎体压缩变形及椎体后缘骨赘显示清楚,MPR矢状面对椎弓峡部显示优势明显,并发现41例椎弓峡部裂。结论 对腰椎行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对椎间盘突出、腰椎退变等病变做出正确诊断,而且能对椎弓峡部裂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从而避免漏诊,对临床治疗及指导患者康复有非常重要价值。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
腰椎峡部裂(Lunbar Spondylolysis,LS)又称椎弓崩裂,即椎弓峡部的骨性缺损,是椎体真性滑脱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下腰疼的原因之一。X线平片虽能对部分峡部裂及椎体滑脱做出诊断,但所提供信息有限,易漏诊。普通CT椎间盘平扫仅能对椎间盘病变显示良好,对峡部裂病变也易漏诊。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可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影像信息,为椎弓峡部裂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本文对41例腰椎峡部裂的CT(MPR)表现分析,探讨该技术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3年应用GE16排CT对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97例患者行腰椎螺旋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发现41例椎体峡部裂患者,其中男27例,女14例,男女比例约2:1,年龄21-81岁,平均51岁,41例均有下腰部疼痛,伴有肢体麻木(单侧或双侧)有29例,有外伤史的4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GE16排CT机进行检查,均先做腰椎正侧位定位像,然后自第一腰椎椎体向下至第一骶椎行薄层螺旋扫描,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为120kv及200mA,层厚:1.25mm,重建间隔:lmm,螺距1.375:1,扫描时间6~8秒,选择标准重建算法,扫描完成后进行MPR,即椎间盘横断面、腰椎矢状面及腰椎峡部平面,层厚、层距为3mm;椎间盘平面横断面及矢状面分别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腰椎峡部平面采用骨窗观察。
2 结果
41例腰椎峡部裂患者中,发生于两侧的为36例,其中发生于L5的为33例,其余3例发生于L4,单侧的为5例,均位于L5,其中4例位于左侧,1例位于右侧。41例腰椎峡部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向前滑脱。测量滑脱程度以Meyerding测量法(Meyerding四度分级法,在侧位片或正中矢状面上将下位椎体的上缘分为四等份,上位椎体每向前移一份为I度),L5向前I度滑脱30例,Ⅱ度滑脱8例。3例发生于L4的峡部裂,L4向前均为I度滑脱。MIP图像在显示峡部裂面效果良好 ,30例峡部裂均能清晰显示。SSD图像在显示椎体滑脱方面具有优势,41例滑脱均显示,但在显示峡部裂及骨赘形成方面不及MIP和MPR。MPR(平行椎弓)轴位重建在显示峡部裂,观察骨痂、骨赘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峡部裂均清晰显示;两侧椎弓平面矢状重建在显示峡部裂方面效果良好,表现为由后上至前下走行的低密度裂隙,但对观察骨赘骨痂、纤维组织增生等方面不及轴位重建;正中矢状面重建在显示椎体滑脱、椎问盘后突和椎体后缘骨赘效果良好。
3 讨论(较少)
椎弓峡部裂的特性改变是椎弓峡部的骨性缺损,有文献报道在成年人的发病率可达3%~10%。椎弓峡部裂在滑脫前期作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诊断的关键是如何将椎弓根完全展现在同一平面上,直接清晰的显示出椎弓峡部的缺损。l6排螺旋CT在长轴方向上设置了多排探测器,几乎实现各项同性的数据采集,MPR是一次轴位薄层扫描后,直接将扫描影像叠加,沿一定方向重新组合得到任意二维断层影像,各向同性与原始图像相仿,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重组图像层厚、层距,而无需增加患者X线辐射量和检查费用。回顾本组病例采用了MPR技术使椎弓峡部裂均得到清楚显示,即峡部断端移位、硬化、小碎骨块等,而且使临床要求的椎间盘得更全面的显示,矢状面重组像上,滑脱之椎体及受牵拉之椎管呈“台阶”状,椎管受压扭曲、椎间孔变形狭窄及椎间盘膨出、突出也得到显示。作平行于峡部层面重组像可对椎弓峡部裂矢状面显示的多角度观察和进一步印证。腰椎峡部裂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椎体稳定性,解除神经根受压,对滑脱者尽可能复位,阻止继续滑脱。为达此目的,需经过周密的影像学检查,才能作出准确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多角度和多平面观察腰椎峡部裂隙,能显示平片不易显示的细小裂隙,避免误诊及漏诊。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