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程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4-04-29张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张毅

[摘 要]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建设项目的全程审计提供了一个更佳的技术平台,利用该技术,审计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利用不同部门的监管信息,更全面地构建被审计对象的动态运行状况,从而能更有效、准确地完成建设项目的全程审计工作。此外,本文还简要地阐明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审计信息化中的实现路径,并对此技术的未来应用作出了正面的评价。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全程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审计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07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15- 03

1 引 言

近10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为抵御次贷危机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大量的预算资金被投放于固定资产市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额从2000年计算,投资的增长速度高达19%,而近年的水平更是达到了32%①。对新疆地区而言,北京、广东等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每年就超过百亿元。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者,如何高效、全面、准确地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是当前摆在审计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2 克拉玛依全程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审计机关亦加大了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力度,审计工作更加注重对建设项目的全程审计。但基于现在的审计工作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审核范围不够广泛的问题。近年来投资高速增长,审计工作量急剧增加,但事实上审计机关能够完成的审计项目还不够充分,经审计的投资项目比例、资金比例都还比较低。其次,审计人员编制不足,即使通过招标引入外部合格中介机构来协助审计工作,现有的审计人员负责复核政府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仍然过大。再次,受限于现有的审计人员缺乏、审计工作量过大和建设工程的专业性较强,虽然全程审计是最佳方式,但很多建设项目仍然无法实现全程审计的目标,而只能采用事后审计来查漏堵漏,这样无可避免地带来的一些工作上的缺失和对经济效益的损失。再次,目前建设项目审计偏重于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虽然这些管理和监督活动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创造了直接、客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因对工程各阶段的管理、技术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带来了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工程款超预算严重、工程不能按期竣工等各方面问题,审计工作的深度远远不够。最后,现有的审计方式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经验积累和已完成的审计工作蕴含的信息。这些经验和信息依附于具体的员工和审计项目,很难在工作人员之间推广或者总结出更有效的模式。

3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对建设项目全程审计的作用

3.1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概述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提高和审计工作的深入,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已经面临一个信息空前剧增的状况。审计人员所面对的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财务、合同信息,还包括涉及到建设项目利益相关各方的信息源。如何来充分收集、转换、整理、识别、分析和判断这些信息,从而使其与全程审计相互促进是实现当代审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处理大量的审计数据,更加有效地完成建设项目的全程审计工作,需要一个适当的信息处理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MSIF,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多源数据进行检测、相关、组合和估计,从而提高状态和身份估计的精度,以及对态势和威胁的重要程度的适时、完整评价②。该技术最早来自军方的数据融合研究,但很快被应用于金融、心理评估、医疗诊断、气象预报和交通管制等非军事领域。其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和控制方面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非常适用于组合多种来源的数据来完成目标识别和态势评估,还能通过强化学习过程提升未来的识别能力。对比现有的单一数据分析系统,MSIF能够利用相互交叠的信息扩展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范围,能够利用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覆盖研究对象的运行过程,还可以利用多方数据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加以确认,从而提高可信程度,此外,多个信源的数据还能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正是全程审计梦寐以求的。

3.2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全程审计应用的优势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提供了审计数据融合的平台。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顺利、有效地实施全过程监督,项目的信息必须要在这些部门间及时地传递和维护。审计人员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来源不同的信息资源,将有效地形成对审计对象更完整的认识。此外,从信息的其他管理和拥有者角度来看,大多没有能力或者权限来获取其他建设项目管理方的信息,即使是加工过的信息,这将会极大削弱监管者的管理效率和正确决策的能力。但是,设定适当的数据融合级别和数据融合结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较传统的以数据库作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技术更为先进,数据库技术以存储为目标,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以数据融合为目标,因此,它不仅可以直接作为数据仓库,存储现有的各种来源信息,而且在未来还可以扩展、升级,为审计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分析工具。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先天具有异构数据的处理能力,这为全程审计过程中,不同部门的数据存储提供了方便。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提供了先进的算法,可以更加智能地分析、处理和协助审计决策。现有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已经开发出了非常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这些分析工具可以在数据的驱动下完成现有的审计工作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它可以采用信号处理技术、统计推断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和模糊逻辑等数学方法来实现数据的融合和数据分析。这些方法一方面可以用来实现不同来源数据的对准和融合,另一方面也可以辅助审计人员进行高效决策。

全程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增加了其工作量,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则为提升审计水平提供了信息化的实现手段。该技术在应用于态势评估时提出了强化学习模型,面对未知的环境和不确定性,各个监管部门一方面观测建设过程中的多路数据,产生相应的评估结果,数据融合中心可将这些评估结果合成,获得相应的项目运行态势信息,审计部门利用这些融合信息作出分析决策,而融合中心将评估决策的后果。根据评估决策的后果,强化学习过程可以不断地校准此后的审计、监管过程,它不仅可以提升融合系统的性能,也能使各个部门的运行效率得以提高。

4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程审计中的实现

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首先需要建立审计项目信息资源平台。全程审计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权责,数据也来自不同的渠道,因此,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不同部门之间分享信息,融合信息,扩展项目建设监管视角的第一步。各个部门的数据有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角度、类型,如果按照传统的集中式、统一式数据库方式建设该平台将失去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价值,也会极大地增加各部门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在数据融合技术下,数据的统一和格式只需要在各个部门内部实现即可,数据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源的信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按权限的数据查询和操纵。不同的政府部门:计划、财政、建设、监理、施工和监督部门同时作为数据收集的传感器和具有决策功能的智能体而成为数据平台的信息建立者,分别为数据平台供应采购、合同、招投标、概预算、工程进度、工程变更和工程验收等各类异构数据。

其次,需要建立适应全程审计的系统结构模型。已有的数据融合平台可以作为全程审计的借鉴,例如军方采用的C3I情报处理模型、黑板模型和智能体模型等。以智能体模型为例,多元信息融合技术中的多智体、分层信息融合模型可作为全程审计的处理框架,将各管理部门视为系统中的一个智能体,分别为融合中心提供了不同来源的数据和知识,审计部门则可依据融合之后的数据进行审计检查和分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在智能体数据融合结构中,不同的部门对同一建设工程进行监督,但各自介入的时间不同,介入的环节也不同,每个部门就自己的职权范围对建设项目进行观测和分析,按照灵活的方式,向数据融合中心提供观测信息和本部门的判断决策信息,这些信息都将在融合中心按照一定的算法程序进行对准和融合,从而建立动态的、覆盖全程的对象描述,审计机关可以利用融合后的信息和自己具有的审计数据,实现高效的、更准确的监督。

最后,需要建立审计结果的事后分析。全程审计不仅要求事前和事中的数据融合、分析,还需要在事后进行评估分析和信息归档等任务,对应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则是需要实现影响评估、态势监视和过程优化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对审计结果做出预测和估计,利用以往的数据信息推算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预期效果;或者在工程试运行和运行过程中继续评估其效益,市场、产品竞争力等,并与立项时的预期对比;或者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过程进行评估,为审计人员提供后续审计的优化次序,总结建设项目中的隐蔽和欺骗行为,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帮助。

5 结论与展望

审计信息化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则是全程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的必然。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提供一个适宜的数据存储、加工和分析的平台,加之其中的统计学、运筹学、信息学和数学方法,将能保障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的提升。因此,以多源数据融合为全程审计信息化的目标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提供了技术上的实现途径。这些网络技术使各个部门的信息流通和分层共享变得更加容易实现,更加经济。相较于以往建立在私有的数据库和局域网上的审计数据平台,现有的网络技术能提供更具弹性,容易扩展的信息储存和分析平台。未来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能更灵活的配置,容纳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于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深化审计工作和审计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崇昭,朱洪艳,段战胜,等.多源信息融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杨露菁,余华.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3]白崇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建设项目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审计,2008(11).

[4]高红艳.关于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0(30).

[5]国家计委政策法规司.招标投标法释义[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实务的影响和对策
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业务协同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后的审计信息化策略
浅析如何深化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企业如何开展ERP风险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化现状与解决办法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
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
计算机技术发展对审计信息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