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发现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4-04-29陈林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课堂教学

陈林彬

摘要: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地纷纷实行教育改革,尝试改善教学方法,情境发现教学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本文将首先分析情境发现法的定义和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然后结合实例探究情境发现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最后指出运用情景发现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情境发现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随后召开多次教育工作会议,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目的就是就是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情境发现法就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独立思考、消化吸收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养成爱动脑、勤动脑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情境发现法概述

1.情境发现法的定义

发现教学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现代启发法或问题教学法。它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给学生,只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课题、资料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发现法则是通过对特定事件的描述,特定问题的提出或一定环境的模拟、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究,从而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情境发现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意义

由于数学原理和理论的抽象性,直接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如果一味地强调记忆很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情境发现法能够创制情境,让学生在更直观的条件下接触、理解并掌握知识。数学讲究思维的逻辑性,而初中学生受于生理因素和人生阅历的限制,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发达,情境发现法能够向学生展现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完整的逻辑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运用情境发现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境发现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1.联系生活创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堂,先设立一个问题,教师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教学,能够增强教学的目的性提高教学效率。问题的提出着眼于数学知识,但要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那生活中常见的纸,提出问题:一张纸折多少次厚度可以达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引导首先设定纸张的厚度(假设为1),每对折一次,纸张的厚度都会翻倍,对折一次纸张的厚度为2,两次为2的平方,三次为2的三次方,以此类推,最后可以得出结论,一张纸对折n次后,其厚度为2的n次方。而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1.5亿公里,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一张纸对折51次后,其厚度将超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数值很大,而纸张厚度的数值极小,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提出一个问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计算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对数的乘方知识的运用。可以说,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一项新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应用。

再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可以先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条狗被绳子拴到木桩上,问它的活动范围有多大。学生会发现狗的活动区域呈圆形,而且范围的大小与绳子的长度有关,绳子越长,范围越大。此时,引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r为半径)。通过情境,学生会知道拴狗的绳子就相当于圆的半径。

2.借助已学知识,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已知的数学知识,做发散性处理,联系新知识,加快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述中心对称图形时,先不直接引入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而是首先温习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找几个既是既能呈轴对称图形也呈中心对称的图形,例如等边三角形,学生已知等边三角形可以按高呈轴对称,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按中心点旋转180度后也可以与原图形重合。这个时候再引入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旋转180°后重合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为了巩固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新知识,可以再联系轴对称图形,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即按一定规律整体操作后能与原图形重合;再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即轴对称图形是延一条直线对折后可重合,而中心对称图形则是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可重合。这样新旧知识相互比对,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新旧知识的掌握程度。

3.充分运用教学器材

数学原理的抽象性导致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颇有难度。教学器材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原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方便学生的学习。而在情境教学方法中,教学器材一方面可以作为设置情境的道具,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工具。

因此,应该重视教学器材的应用,摆脱在课堂上全凭教师一张嘴的陈旧套路,结合器材将数学课堂变得丰、富生动。比如在讲解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可以预先让学生准备多条不等长的小木棍并测量其长度,在课堂上随机挑选三根木棍,看其是否能组成三角形,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的规律,进而引入“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边长之和必然大于第三边的边长”这个知识点。

三、情境发现教学法的注意点

1.设置情境要新颖,有吸引力

比如本文提到的纸对折51次后厚度超过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的例子,颇具震撼力和吸引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置情境时一定要注意情境的新颖和吸引力程度,最好是结合学生们的兴趣,并有一定的新意。比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时,可以结合足球皮由多个五角形和六角形拼接这一生活常识进行扩展。

2.重视引导的技巧

引导方法能够决定情境发现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关。教师在设置情境后应该引导学生与课堂知识发生联系,同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于理解出现偏差的同学要耐心纠正,对于正确理解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要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和理解正确的一方面。

3.注意情境发现教学的效率

情境发现法需要有情境的设立、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综合评价等环节,如果时间控制不合理,很有可能造成讨论时间过长的情况,影响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同时在学生讨论时进行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已达到节约时间,调高效率的目标。

四、结语

情境发现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发现知识的过程,养成勤学好问、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教师在注意提高引导技巧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设置新颖、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并注意运用教学器材进行情境发现教学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应梅.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发现法实践与反思.学生之友.2012年第5期.

[2]郑传锐.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发现法的尝试.教法研究.2012年第2期.

[3]徐兰飞.发现法在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4]唐华金.“发现法”在数学中的应用.语数外学习.2013年第12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播扬中学 525137)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应用课堂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