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大学教育生态环境研究

2014-04-29李杨张宏

中国市场 2014年16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李杨 张宏

[摘 要]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都处于“费时低效”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顺其自然”、“顺其天性”而为。笔者认为教育生态环境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自然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阐述了“教育生态环境”的内涵,探讨了我国目前“教育生态环境”的失衡问题,并分析了“教育生态环境”实现的有效途径,以及基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教育生态环境”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教育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084-0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明显不足。这使我国外语教学陷入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各层次的学校、培训机构提出各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但是最终的效果却差强人意,“费时低效”的现象非常普遍。要想走出这一困境,英语教学必须有实质上的突破。

1 “教育生态环境”的内涵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产物,是以教育为中心,但又制约和调控教育的多元环境体系。本文所指的教育生态环境主要指学校生态和课堂生态,即学校生态内部的包括师资、课程、课堂氛围等在内的中观生态体系,主要分析学校生态环境因素和师生生态关系对教育、师生心理的影响。此外,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视野下,分析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活动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探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师、外教、学生、留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

2 “教育生态环境”的失衡问题

2.1 教育目标的生态失衡

我国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学活动中,都存在明显的应试倾向。学生和老师们把通过各种考试设定为英语学习的目标和检验标准。而面对这种应试的大环境,学生普遍采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教师也多侧重培养学生的应试策略和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完全忽略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否认了教育生态理论中教育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2.2 教学内容的生态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割裂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过于偏重于语法、词汇的教学,而文化介绍则不足。导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背单词、学语法上,最终却不能正确说出完整的句子,甚至不能恰当地正确地使用单词,或者说出的话语合乎语法却“言之无物”。这破坏了英语教学生态平衡,并最终导致低产出、低效益。

3 “教育生态环境”实现的有效途径

3.1 确立生态的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该目标渗透出教育生态学所提倡的整体性、发展性和适应性。因此,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环境”首先就是要基于生态的语言教学目标。

3.2 选择生态化的教学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应具有整体性与关联性。外语学习必须在理解和接受英语语言文化、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再结合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才能得以实现。

3.3 营造生态课堂氛围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师处于知识灌输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生态课堂强调学生个体相对独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在相对宽松的语言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勇于尝试,大胆开口说英语。

4 基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教育生态环境”的支持系统

4.1 “引进来”的方针

高校可以利用当前丰富的外事资源,通过引进外教和留学生为我国的教育带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资源。外籍教师参与教学不仅引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能使学生接触和了解了境外教育机构的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留学生资源,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尊重异国风俗与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培养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国际知识,并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国全球化的发展。

4.2 “走出去”的策略

通过参加更多的国际会议,学习国外的教学理念,与我国现状相结合,促进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给教师提供更多地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进修学习以及与外籍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境外合作学校学习与进修,了解、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方法,通过高校人员的互动交流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的能力、了解国外相关专业和课程教学与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生态化意识和实施生态化教学的能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促进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国际化。

5 结 论

我国的教育生态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改善教育生态环境,保证教育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高校要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和使命,着眼于国内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整合优势资源,营造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为此,高校教育应更好地规划布置学校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促进受教育者内心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协调发展,以期改善我国的教育生态现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合作意识,以促进其语言文化的学习;通过高校人员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系统的成功办学经验,使我国的教育能较快地与国际教育接轨,使学生能更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国睿.美英教育生态学研究评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5(2).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黄远振,陈维振.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生态哲学视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M].台北:学生书局,1989.

[6]孔毓泽.寻求“冲突”的交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机制分析[J].中国市场,2009(9).

[7]向燕.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障碍及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0(48).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
城市国际化视域下武汉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实差距与实践新途径
“一带一路”与金融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小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山东高星级酒店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十三五”时期出版“走出去”新常态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民办高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