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师徒制的缘起、实证和收获
2014-04-29应晓菲
应晓菲
〔关键词〕合作式师徒制;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比赛,案例、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短中期岗位在职培训及中长期脱产培训,职称评定等,以及校外的专业提升和资格认证。相较于上述模式而言,师徒制在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更具个体化、时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针对传统的师徒制存在的人为的合作、肤浅的合作、顺从的合作等影响其效果发挥的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特别强调师徒双方真实的、深入的、共赢的合作,形成了一种合作式的师徒制:凸显心理教师师徒双方合作的内在需求和自主意愿;强调通过实际教育情境中的活动使师徒制发挥实效;突出师徒双方平等、民主的交流对话和亦师亦友的互动关系;实现师徒双方的互惠共赢,实现共同的、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一、合作式师徒制的缘起:成长需求与合作意愿
1.现实的困境迫使我积极寻找求助的途径
作为一名新手专职心理教师,工作初期我怀有极大的热情,并且相信通过真诚、耐心定能帮助学生。这样的“助人之心愿”是前提,但“助人之能力”的欠缺,使我在工作中产生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学校只有我一位心理教师,我面临的状况是:基本没有校内教研活动,没人指导教学和咨询,遇到疑难问题没人交流。这使我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归属感,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
我也参加过省心育中心、市心理学会组织的各种培训,这些培训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容上,心理课以主题展示为多,缺乏系统性,咨询以理论指导为主,缺乏案例的分析;形式上,以集体培训、专家讲授为主,个别指导较少。这些不足使培训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个案咨询方面,国外一般都有督导指导新手咨询师,但我国的督导现状堪忧。我也参与过教育情境下的同伴督导,这一模式解决了一些难题,但由于其成员大多由初学者构成,专业能力的不足带来了一定问题,如对个案只能在面上交流,对教学中的疑难不能究其实质,评论和建议大多零散、随意,成员间的讨论易流于形式等。
面对自身能力不足和心理归属感不强,面对集体培训和同伴督导的局限,作为一名新手专职心理教师,这些困境迫使我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而积极寻找新的途径。
2.内心的困惑激励我认真探寻成长的道路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正处于生命的成长阶段,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我自身也充满着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困惑。生命的意义何在,活着的价值是什么又如何体现,我为什么会不快乐,幸福是什么等等问题常萦绕着我。我希望自己能更勇敢地直面自己,活出一种充满喜悦、宁静的状态,可我还是无法摆脱内心偶尔产生的匮乏和不满足感。还有,面对外在匆忙的、浮躁的现实世界该如何自处,面对工作中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该如何平衡,面对职称问题该如何脚踏实地地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诸多内在的困扰和迷惑激励着我去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寻求一条个人成长的
道路。
3.共同的志向促成了彼此间的帮扶与合作
面对外在的困境与内在的需求,我特别渴望能有一位优秀的、有经验的师傅对我在教学上给予全面指导,在咨询上给予深入督导,在心理上给予细致疏导。经多方了解,我得知其他学校有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多年的老师,她是市级名师、高级教师。2008年11月份,我主动联系上她,恳求拜其为师。
师傅在成长道路上的攀行,经年累月的学习、反思和成长,使其有能力指导像我这样无助的新手教师;师傅自身独立成长的经历、体验,使其有意愿帮助像我这样迷茫的新手教师。另外,师傅也希望通过我们师徒的共同合作来促成彼此更稳健的成长,因为我们都想更妥善地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我们都想更清晰地处理自身内在的困惑,我们都想追求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
二、合作式师徒制的实证:多样活动与平等交流
1.课程内容的构建
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没有明确的课程内容,这使我在“上什么”的问题上容易出现随意性、零散性;二是缺乏清晰的理念指导,特别是关于某些核心概念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分析,导致我不能明确“为什么”要上某些内容;三是区别于传统的上课方式,“怎么上”才能突显出心理、活动的特征,而不是学科、灌输的形式;四是没有完善的评价方式,我不知道自己上得“好不好”,该如何
改进。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开始我是听师傅的课,然后模仿师傅的方式来上课,但发现由于两校学生有差异,我与师傅的能力有差距,单纯的模仿并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我也不能驾驭师傅上课所讲的内容。后来,师傅鼓励我结合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于是我通过调查学生需求、参考相关书籍,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课程目标、教学设计环节进行了反复研讨,逐步形成了涉及适应与生活、学习与人际、情绪与情感、自我意识与生涯规划辅导等方面内容的课程框架。
2.个案咨询的研讨
师傅在我的个案咨询过程中起到了督导的作用。每次遇到疑难个案,我都会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与师傅联系。例如,我曾处理过一个学习动力不足的个案,投入了大量心力,但效果却不明显,我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失望和挫败感。师傅了解情况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咨询过程中我有很多行为都是助人责任感过强的表现,比如,将咨询目标强加给个案,对个案不断地督促和提醒,这些表现实质上是我在维护自身的价值感,不想让自己的努力白费(过往的成长背景使我相信努力是会有结果的),而不仅仅是想帮助个案。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我的状态,也给个案造成了压力。没有师傅的分析,我很难意识到原来我助人行为的背后还有为维护自身价值感而进行的挣扎。个案的研讨,提高了我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也使师傅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或修正、完善和提升。
3.知识背景的拓展
师傅在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坚持阅读大量的书籍,她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书籍对她的滋养,对她形成广阔的知识背景的重要价值,所以她也希望培养我热爱阅读、持续学习的习惯。于是,我们采用“同读一本好书”的形式共同学习:首先我们共同选定一本书,然后我通过阅读,整理并进行提问,最后师傅解答我的问题并解读。比如读的第一本书,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我读了很长时间,还是读不大懂,提问就更难了。而师傅却通过形象的图画将厚厚一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形象地描绘了完整的学习包括三大学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心性之学(哲学、心理学、宗教等)。前两大学问为我们应对外在的人、事、物提供了一种方便,拓展了人生的宽度。人生真正的目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心性的成长,即人生高度的提升。而完整的人生既要有宽度,又要有高度,两者是统一的。这使我对学习和人生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师傅还打了个比方勉励我:你现在好比是小学生学微积分,因为你的积累不够所以才读不懂某些书。因此不要着急和气馁,慢慢地坚持即可。这一活动增加了我阅读的数量和深度,教会了我将图示法和比喻法应用于学习中,也使得师傅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阅读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整合。
4.讲座过程的熏陶
师傅经常受邀去各个学校做讲座,她会带上我,要求我认真听讲并记录内容,事后整理好交给她,也可以就不懂的内容进一步提问。有些讲座师傅会要求我反复多次地听,直至我能复述基本思路和相关内容。每次听讲座的过程,我都非常投入,因为师傅讲座的信息容量比较大;每次整理的过程,对我而言都是一次重新学习和巩固的机会。听讲座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比如师傅的“当你了解,你就有解——浅谈中学生的成长误区及引导方法”这一讲座详细解读了中学生存在的三大成长误区——自知不足、步伐混乱、方向模糊,并提出可以从生活方式的改善、学习能力的提升、内心状态的调整三方面去着手解决。这为我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上课走神、对未来迷茫、缺乏学习动力等,提供了一种参考的思路,使我更有能力去应对这些问题。讲座过程中师傅的语气、语调、从容的状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上课时的言行和技巧。我的整理对师傅也是一个反馈,使其进一步改进讲座的内容,提高讲座的效果。
三、合作式师徒制的收获:专业发展与师徒共赢
师傅对我个人的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师傅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在师傅多年的指导下,目前我已基本胜任专职心理教师的工作,能独立上课并形成了一定的课程框架,能开展个案咨询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参加各类公开课和案例论文评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师傅改变了我的专业信念,让我意识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学生的内心,真切地了解他们,有效地帮助他们,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且充满困难,但能看到学生的变化和成长却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同时教育又是教学相长的,帮助学生的过程亦在促使我自身专业和内心的成长。
师傅提供了一个榜样的力量,她的勤奋与坚持、深刻与睿智、从容与豁达的人格品质深深地激励着我,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我向这样的理想人格努力迈进;师傅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她的简单、有序、恬淡的生活方式熏陶着我,使我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能够保持一种安定与宁静的内心状态。
尤为重要的是,借由合作式师徒制的开展,我们师徒双方对自身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1.宁静以致远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内心的成长,只有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成长困惑有细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准确、清晰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而要做到这样的了解,离不开心理教师静心、持续地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内心的工作,因此,在面对外在功利的、急躁的教育氛围时,心理教师更需保持冷静和耐心。
心理学是一门深奥的、复杂的学科,能否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对心理教师个人知识背景、能力素质、人格特质的综合考量。心理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更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淀的过程,来不得半点浮躁。因此,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努力积蓄自身的力量,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有持续的进步和成长。
2.困境即道途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外在的政策环境并不完善,周围人的理解程度也各有差异,学生的各种问题更是错综复杂。在师徒结对过程中,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的内心有过焦虑、懈怠和迷茫,有时急切地希望在短时的学习中取得成效,有时无力地想放弃深入了解学生问题的机会,有时禁不住怀疑这样努力工作的价值。但是在摸索过程中,我们慢慢意识到,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可以选择抱怨和不满,也可以选择微笑和面对。困难可以成为成长的绊脚石,但如果我们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善加利用,它也可以成为促进成长的垫脚石,因为困难是一个人历练内心与自我成长的极好途径。
3.感恩与勇气
对我而言,师傅不仅在专业上给予我指导和帮助,也在生活上给予我关心和支持,其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着我。来访的学生及其遇到的问题,使我有机会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增长了我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无形中促进了我的成长。
我的内心常怀着深切的感恩,感恩师傅悉心的教导,感恩学生分享的问题,是他们共同影响了我的专业和个人成长。对我们师徒二人而言,我们都真心感恩这殊胜的机缘,使我们能在近五年的师徒结对合作中逐渐形成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共同学习、相互支持、一起成长,呈现出师徒共赢的局面。同时,正是这份深厚的感恩之情,让我们积聚了在成长过程中直面未来生活、职业生涯以及各自家庭的无限勇气。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三门中学,台州,3171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