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探讨
2014-04-29陈丹丹
陈丹丹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 而数学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实践来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加强变式思维训练四方面入手,探讨了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 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同时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和求知欲. 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例如,讲“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时,我先用这样的例子来激趣:狗见到前面的骨头,牛见到前面的青草时,总是沿着直线向前去吃,绝不会拐弯抹角,除非它是一条疯狗或疯牛. 为什么?学生兴趣一上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这一课的任务就很顺利地完成了.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练,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 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 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 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 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例如,我在教学“圆”这一章内容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 ”我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说,造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这样的车轮无法转动. ”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指着图形问:“如果造成这样的形状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这样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那么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这样的教学引入,学生心情舒畅,趣味无穷.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学习情境好比是汤,而知识好比是盐,盐对人有用的,但只吃盐人是受不了的. 只有将盐放到汤中,我们才能既享受了美味,又吸收了营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上的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在上课开始时要善于設疑,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时的学生思维最为活跃. 例如,我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是这样导入的:你能够用一根标杆和一把刻度尺,不爬树就能测出树高吗?不过河就能测出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以上这些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这样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即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应当想方设法、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向学生提供满足他们的愿望的办法.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利润率”问题时,老师问:“你想盈利吗?”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 “那你有什么盈利的方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打折、提高售价……老师又问:“降价打折或提高售价是否一定盈利?为获得最大利润,怎样掌握降价和提价的尺度?”随后先分析出关系式,然后给出例题,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又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联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通过形象思维,用诗歌意境表示几何问题. 四、加强变式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地挖掘课程,多做一些变式训练. 一题多变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变式深化题目,让学生参与创造和加工已解答过的题目,在保持原题模型的情况下,打出多项新的发散点,变换形式地进行发散思维.
如,一条直线上有A、B、C三点,若AB = 5 cm,BC = 3 cm,那么AC等于多少?可变式为:∠AOB = 45°,∠AOC = 30°,∠BOC等于多少度?答案有75度或15度两种情况.
这种变式立足于一个“活”字,落实到一个“创”字,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搞活,对学生进行立体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跳出题海,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
总之,现代的数学课堂,我们要从关注教师教的精彩转变为关注学生学的精彩、学的愉快,让学生全员、全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快乐,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增长知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变得有效起来,逐步构建生态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