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2014-04-29容琼联
容琼联
【摘要】掌握好数学语言是学生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保证.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一是数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语言的重要性,二是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数学语言;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数学语言不但是数学思维的工具,而且是学生交流思想、阐述数学观点、传递数学信息的工具. 掌握好数学语言是学生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数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性的语言,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数学水平的高低. 同时,因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正确性. 每个数学概念、运算符号、术语等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对错分明,不能有模棱两可的解释. 因此,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如果数学语言用词不准确、条理不清楚、前后不连贯、逻辑性不强,将会严重地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误人子弟,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只有数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加强自身数学语言的修养,才能准确地应用数学语言,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学生,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进行,也就是数学语言要与数学内容一一对应;离开具体内容的数学语言的训练都是枯燥无味的无效的训练,学生不感兴趣,也记不牢. 又因为数学语言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要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才能养成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必须和数学知识的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训练的: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1)7 + 4 × 3 = ?(2)(77 - 42) ÷ 7 = ?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表达算式的意义,第(1)题是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要先算乘法4 × 3,再算加法;7 + 4 × 3 = ?这道算式表示的意义是:7加上4与3的积,和是多少?第(2)题是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77 - 42),再算除法,(77 - 42) ÷ 7 = 这道算式表示的意义是:77与42的差,除以7,商是多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中,当学生已经正确地判断4.723 < 4.79时,我们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会说:先比较整数部分,由于整数部分相同(都是4),比不出大小,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也同(都是7),也比不出大小,然后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一个是2,一个是9,很明显2小于9,所以4.723 < 4.79. 在应用题教学中,除要引导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外,还要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如教学路程问题的应用题: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200千米的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1200千米,6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学生审题后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有些学生说:“这是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我从问题入手. 要求出乙车的速度,就必须知道甲车的速度和速度和,但由于速度和未知,所以要先求速度和. 根据路程问题的关系式,总路程÷相遇时间 = 速度和,列式是1200 ÷ 6 = 200(千米),再用速度和-甲车的速度 = 乙车的速度,列式是200 - 110 = 90(千米). ”有些同学则说:“我是从条件入手,题目已经告诉我们甲车的速度和相遇的时间,根据甲车的速度 × 相遇时间 = 甲车已经行走的路程,列式是110 × 6 = 660(千米),再根据总路程-甲车行走的路程 = 乙车行走的路程,列式是1200 - 660 = 540(千米),最后根据乙车行走的路程 ÷ 乙车行驶的时间(相遇时间) = 乙車的速度,列式是540 ÷ 6 = 90(千米). ”此外,课后小结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好机会,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这一课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者是收获):学生会说这节课我懂得了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高、底、角、顶点),并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充分发挥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其语言逻辑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 论证严谨,结构紧凑是数学语言自身特点. 例如: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定义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数学语言的使用,不能够出现含糊的表达方式,说:“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虽然不是错误的,但是不够严密的,因为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 所以,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虽然从字面看区别不是很大,学生也能够了解,但是从数学语言严谨的角度出发,则是应该完全禁止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关系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本“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时,经常会有学生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之处是,它们的角都是直角,不同之处是边的相等情况不同,长方形是相对边相等,正方形则是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如果教师的引导到此为止,那么就不能够达到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学生已经掌握了,但是,它们关系是什么呢?这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部分,也是数学逻辑性的客观要求.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就是正方形包含在长方形中. 只有充分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同时借助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的教学,在思维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讨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时也是如此. 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相比较,相同点是对边相等,不同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如果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比较过程中,到此为止,那么也不能够实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目标. 教师应该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关系方面深入地展开,同时结合以上的例题,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统筹兼顾,把它们内在的联系彻底地分析清楚.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包含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又都是特殊的四边形,由此,有关四边形的相关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学生通过严谨的分析,对数学语言有了充分的认知,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平了道路.
四、简约精练是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不仅准确,而且应该精练简约. 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数学语言不准确,随意性很大的情况.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章节时,曾经出现了一道判断四个角是不是直角的复习题,教师给出题目是“判断出直角”,这是严重违反数学语言规范的,很容易引起误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判断下面四个角,哪个是直角?”如此一来,对于直角判断问题的表述才是符合数学语言精练准确的要求. 只有在数学语言的表述方面追求精练简洁、准确,才能够在未来的数学语言学习方面有所建树,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只要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重视,只要我们有良好的数学语言的功底,只要我们细心地、持之以恒地在每节数学课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学生掌握的数学语言就越来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越高,进步就越大.
【参考文献】
[1]蒋昭铃.数学课也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J].江苏教育,1998(5).
[2]王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
[3]符秀兰.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