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教材呈现形式,释放“先学后教”模式的活力

2014-04-29郭东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绸带先学后教涂色

郭东根

“先学后教”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 的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凸显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体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自学教材”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数学教材不同于语文教材,有些内容仅依靠阅读理解会感到比较生涩、深奥,即便是适合阅读的内容,有时也需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变陈述性的文本知识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变被动阅读为主动探究与尝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否则便常常会出现“伪自学”现象,看似流程清晰的课堂实则缺乏探究的兴趣与思考的活力. 下面笔者就以“分数与整数相乘”的两次教学实践为例,试作探索.

这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达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二是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可以由整数乘法的意义正迁移得到,学生很容易理解,那么探索算法、理解算理就成了本课的重中之重了.

第一次执教:

导入揭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后,我安排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指导如下:认真阅读课本第38~39页例1(限时5分钟).

(1)在例1中涂色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想一想: × 3表示什么意义?5 × 呢?

(2) × 3,5 × 可以怎么算?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3)归纳: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本想让学生按自学提示快速展开自学,先思考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再研究算法,最后归纳方法,理解算理,然后就围绕这三个方面组织反馈与交流,谁知学生的自学状况远远出乎我的意料,表现在:(1)部分学生无视自学指导的存在,先涂色,很快完成了例题中的填空,接着试做例题下面的练一练. (2) × 3,5 × 可以怎么算?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在自备本上写些什么,很是茫然. (3)5分钟时间嫌多. 看到这样的现状,我只好引导学生按要求自学,并对“在自备本上写一写”的要求再作阐述,然后按自学指导逐条反馈与交流.

如此的自学状态引起了我的反思:自学指导信息量太多,学生无暇逐条完成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做3朵这样的绸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教材均已提供,学生无需动脑,因而也就谈不上探究算法,研究算理了,如此自学显然只是被动地阅读教材,是“伪自学”,能否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作些改变,让不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真正彰显个性的学习方式?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自学指导”作了调整.

第二次执教:

出示自学指导如下:

(1)尝试完成自学材料. (有困难的可以先学习课本38~39页)

(2)在小组内交流.

附: 姓名:

例1 做一朵绸花用 米绸带.

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1. 先在上图中涂色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再列出算式.

2. 想一想: × 3的积应该是多少?为什么?

(写出你的想法)

这次的自学效果明显好转,算式怎样列?结果应该是多少?为什么?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确实有困难的允许先学习课本再完成练习,这样能真正做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 × 3的计算出现了很多个性化的算法和想法,在反馈与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启发和补充,促进了对算理的理解. 现摘录教学片段如下:

师: × 3的积应该是多少? (生: )

为什么?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来说明吗?

生1:看图就知道了,一共涂色了9份,是 .

师:结合图看形象直观,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2: × 3 = + + = , × 3就是3个 相加.

师:转化成加法来做,不错.

生3: = 0.3 × 3 = 0.9.

师:转化成小数乘法来做,可以吗? (生:可以)

但是……

生4:有些分数化小数很麻烦,还有除不尽的.

生5:我知道,只要把分子乘整数,分母不变.

师:大家觉得呢? (生:是的)

那如果要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米绸带?

……

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绝不仅仅是阅读教材那么简单,余文森教授认为:“先学分为教师指导下的先学和独立自主式的先学,课内先学和课外先学,本性(理论性)的先学和活动性(实践性)的先学. ”由此看来,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好先怎样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先学后教的价值,彰显以学定教的魅力,真正释放出“先学后教”模式的活力!

猜你喜欢

绸带先学后教涂色
涂色
涂色
涂色
涂色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
对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第9题的再探讨
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第9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