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简便运算错误原因及对策
2014-04-29叶桂英
叶桂英
[摘 要]运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而小学生对运算易出现错误,一是知识方面的原因所致,二是心理方面的原因所致。提高其运算能力必须坚持正确运用各种计算定律和性质原则,坚持实现口到、手到、心到三位一体的原则。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简便运算 对策
运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任务。
一、小学生简便运算错误原因之分析
小学生简便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有下列二点:
知识方面的原因。第一,基本口算不熟练。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的四则运算,最终都要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加以解决。口算不熟会导致运算缓慢,所有口算中只要有一个错误,运算结果必然错误。第二,换算概念不清。任何数学规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的,概念不清会导致对数学理解不清,使运算出现错误。第三,法则混乱。有时学生算错,反复检查也不能发现,甚至告知他已经错了,让他重做,他仍沿用错误的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用错了法则且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运算习惯。在运算时丢落某些步骤,很大可能是因为法则记忆不准确。
心理方面的原因。第一,认知度低。小学生年龄较低,认知能力有限,这也是造成学生运算错误的心理因素。第二,注意力不稳定。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而对单调乏味的符号容易疲劳;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运算方法上。第三,思维混乱。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他可以促进知识迁移;也有消极的作用,使人们按照固定的思维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干扰新知识的学习、新问题的解决。在运算中,思维定势表现在原有的运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运算法则。
二、提高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主要对策
(一)正确运用各种计算定律、性质,以此提高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
加、减法。(1)通过观察把一些最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当作整十、整百、整千来计算,然后再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原则使结果不变。(2)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计算性质,将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计算。如:48+75+152,明显的47和153的和是整百,故在计算时先计算47+153=100,100再加75,即:
48+75+152
=(48+152)+75
=200+75
=275.
再如:
867-46-65-54-35
=867-(46+54)-(65++35)
=867-100-100
=667.
那么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和为整十、整百、整千呢?方法是将两个数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则为整十;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十位相加为九则为整百数;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十位相加为九,百位相加为九则为整千数,依此类推。
2.乘除法。乘法、除法的简便运算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乘法的三大定律及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和乘除法有关的计算性质包括连除与乘法混合运算结合性质、乘除分配性质,再有就是一些特殊的乘法算式,如:
25×4=100.
125×8=1000.
再如:
5×20
=20×5
=100.
(7×25)×4
=7×(25×4)
=7×100
=700 .
(二)实现口到、手到、心到三位一体,以此提高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
有些学生在学习计算时,是处于被动的状态。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呢?教师应该想办法让课堂生动起来,努力引导学生实现口到、手到、心到三位一体。
1.善用flash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跟着语音一起读,一起经历整个运算过程,口念、手写、心算,整体协调一致,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这样能立刻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运算定律,化解自己在运算过程中的难点,使之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简便计算能力。
编运算口诀,增强学生记忆力。简便运算是小学生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技能。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更加主动地学习计算数学。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乘)现在还是加(乘),是减(除)还是减(除)。但是将减(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乘),现在要变为减(除);原来是减(除),现在就要变为加(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4.乘法分配律。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如:
a×(b+c)=ab+ac.
a×(b-c)=ab-ac.B.
注意相同因數的提取。
ab+ac=a×(b+c).ab-ac=a×(b-c).
(三)联系实际,感悟简便计算的应用价值,以此提高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
《新课标》从第二学段起就提出简便计算的内容,它是立足于“运算定律”的基础之上的算法简单化的过程。因此,“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简便计算教学离不开“运算定律”教学这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能把简便运算提高到思想层面上来重视,不局限于题中有明显要求的计算题,而是拓展、渗透到应用题、概念题、几何题的教学中,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得运算尽可能简便、快速、正确,那么我们的计算教学就不再为题目的显性要求所左右。我们很多教师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运算定律"”握使用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练习有余,探索不够”是我们教学的一大弊端。
例如:在问题解决中强化练习,用两种方法解决连乘、连除应用题,以及解决买几套衣服,几套桌椅,买同样箱数的苹果和橘子等问题,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感悟运算定律、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从而加深对运算定律、性质的认识,体会简便计算的作用。
A.用货车装运苹果,每辆车装110箱,每箱苹果重10千克。6辆这样的车一共装运苹果多少千克?
方法一:110×10×6.
方法二:10×(110×6).
B.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4m,宽50cm,高85cm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方法一:240×4+50×4+85×4.
方法二:(240+50+85)×4.
此时,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学生真切体会到了简便计算的益处,渗透了优化、转化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冯晓红.小学生简便运算错因剖析与矫正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20.
[2]潘旭东.对简便运算的简测与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