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14-04-29邵纪军
邵纪军
摘 要:以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依托,开展了中小学生网民状况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现阶段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指出了中小学生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探讨了加强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措施,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媒介能更加充分地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关键词:中小学媒介 素养教育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220-02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1]。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获取、理解、使用、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媒介的批判意识和积极参与能力。随着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在中小学开展针对大众传播媒介负面影响的反省能力和抵御能力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品质、伦理道德规范和信息免疫能力等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3]。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找出中小学生通过PC和手机应用等媒介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避免网络媒介传播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
1 中小学生网民基本状况调查与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达到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网民中使用率为84.2%。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特别地,中小学生网民数量近年来正在急骤攀升。
通过对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随机抽查的400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越多越少接触过网络,且首次接触网络的网民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10岁以下开始接触网络的学生人数为382人,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5.5%,其中年龄最小的网民年龄仅为6岁。家庭拥有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共392人,占总受调查学生总数的98%。从上网方式看,除了选择传统的电脑上网方式,中小学生采用手机上网方式的比重也逐渐加大,自己有手机的中小学生约有82.5%,开通了手机上网业务的比例达40.6%,手机上网正成为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新趋势。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使用网上音乐、影视和玩网络在线游戏的比例达85.3%,接近68.5%的中小学生有业余时间上网的习惯。特别地,中小学生上网浏览不良信息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69.3%的学生都曾因站点自动弹出或者其他原因,接触过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在400个参与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当中,会使用绿色杀毒软件过滤不良信息的未成年人比例仅为62.8%,当受到不良信息伤害后会主动向网络管理员投诉或向网络警察报案的中小学生比例仅占20.5%。综上所述,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上网的形势不容乐观,开展中小学生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2 中小学生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互联网在为中小学生网民提供信息和沟通平台的同时,也会带来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影响,尤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而言,一旦染上网成瘾,“网瘾少年”可能会给自己和家庭、社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诱发未成年人色情和暴力犯罪案件。
(2)从上网时间管理上看,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无法有计划地管理上网时间,影响了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过度地参与网络交友和网络在线游戏的行为,使中小学生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的危险性增加了,与家长的亲情互动交流少了,他们的生活几乎完全封闭,不愿接触社会,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和朋友。有的中小学生会把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和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于购买游戏卡,有的中小学生会把这些钱用于网吧打多人在线游戏,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身心健康。
(3)对中小学生上网的引导、教育和管理,不只是从上网时长上,更重要的是从上网内容方面。互联网娱乐功能和网络交友行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较为流行,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中小学生群体网络应用结构的优化与健康。当前,中小学生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了其他任何功能,尤其是使用网上音乐、影视和玩网络在线游戏的比例很高,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更多地关注和应用互联网的信息渠道功能和对学习、生活的辅助功能。
(4)个人信息及家庭资料网上泄露,也是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的重要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网络上认识的人都是陌生人,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任何言行误导。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教导学生切记“匿名”上网,自己的全名、家庭或学校地址、电话号码都不要泄漏给陌生网友。
3 加强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措施
(1)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全面的、系统的、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既要保障未成年人平等接触网络的合法权益,又要防止网络有害信息对他们的侵害。开展网络实名制、网络内容分级管理、过滤技术,预防和矫治网络沉迷等重大问题,从网络信息内容和信息发布者的责任两个层面进行网络信息分级,规定网络不良信息制作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运营商、网络游戏制作公司等相关机构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科学监管,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等的宣传,形成对中小学生上网的正确舆论导向。
(2)中小学在高素质媒介素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在職培训、教师资格认定等多种途径,建立起一支精通专业技术、熟悉传媒规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好地全方位开展高质量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信息方面主动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主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网上的低俗内容依法过滤,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每周进行网络安全倡导。教师要精心准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研究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青少年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加强网络安全与媒介素养教育,自觉远离不良信息和行为,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3)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合力开展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让中小学生自觉远离不良信息。在家庭教育方面,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发挥家长在孩子媒介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适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并合理节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在网络环境下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做一个负责任信息传播者,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事,不传播对社会、对他人构成伤害的信息和言论。在社会教育方面,民间团体、社区和新闻媒体应积极举办各种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舆论氛围,培养中小学生理性面对媒介的意识,提高中小学生自身媒介素质,共同开展好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4):55-58.
[2] 刘晓敏.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3] 李森有.网络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J].情报科学,2010,28(1):66-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