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第一思维”

2014-04-29高希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实践

高希明

摘 要: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引出“第一思维”的概念,分析小学生的“第一思维”对其认识世界及价值取向的影响,论述其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按照现代素质的教育的理念,探索正确引导学生“第一思维”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第一思维 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168-01

案例1:看过这样一个节目:一群大人与一位孩子参加竞赛。主持人问:“有一只气球承载着三位专家在天空飞翔,他们分别是导弹专家、环境专家、粮食专家。因为超重,需要推下一个人来,不然就要爆炸坠毁。应该把谁推下去?”三个大人唇枪舌剑,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宏论,辩来辩去,仍难以定论。轮到孩子时,孩子一语中的:“谁胖先把谁推下去”,现场立即爆发出一片掌声。

案例2:一位历史老师讲述抗日战争历史,国军阎海文少尉在奉命驾机轰炸日军阵地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他不幸跳伞后落入敌阵。阎海文在拒绝敌人的诱降后,用佩戴的手枪击毙五名日军,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国。老师说完后听到有的孩子嘲笑道:“点真背!”,并看到一些孩子不理解的神情,老师有些沮丧。

1 “第一思维”的概念及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所谓“第一思维”是指出于我们本能反应的思维,它往往是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反应,实用性很强,它往往直指我们的内心想法,可能理智性很少,但它不可小觑。小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抽象邏辑思维为主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第一思维”,使之顺利完成以上过度,对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较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义重大。

从上面的案例看,学生的“第一思维”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误区。从第一个案例看,我们成年人思考问题常常拐弯抹角,像一个摸象的盲人,而学生的目光不含杂质,剔除了人生的繁枝乱叶,像高明的射箭手一样,绕过层层障碍,直逼靶心,学生的回答是简单的、稚嫩的,又是精确的、绝妙的。从第二个案例也可看出,小学生在想问题时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在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的前提下,孩子们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评判事物,所以形成的“第一思维”从价值观的角度说往往是扭曲的。对此我们也不必感到沮丧和懊恼,作为一名老师学会坦然正视孩子的“第一思维”,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是我们的天职所在。

2 正确引导孩子“第一思维”的具体要求

2.1 理解学生的“第一主体”地位

理解及尊重学生的“第一思维”体现了学生在小学教学实践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故小学生处于教学实践的“第一主体”地位。能否充分理解这点,体现了一名教师是否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心上。作为教师的身份一出现,就可能与学生对立起来,总是规定他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忘记尊重学生,自以为是的设计学生的人生。教师的意见与学生发生矛盾时,明明是学生对了,我们为了那一点尊严,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用自己的思维限制学生,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

2.2 鼓励学生的“第一话语权”

谈到正确引导孩子的“第一思维”,首先体现在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大胆地表现出来,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要有充分的耐心来倾听和理解。只有在课堂教育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如: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气活力,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2.3 尊重学生的“第一质疑权”

正确引导孩子的“第一思维”就要充分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勇于培养孩子们的“第一质疑”,给予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要鼓励学生用心中明白的常识挑战所谓的权威,如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2.4 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

从引导孩子的“第一思维”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知识选择和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去繁就简,为此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的心扉,实现心灵的互动。二是要培养学生判断问题能力。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善于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时独立思考、转换角度、转换立场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3 正确引导孩子“第一思维”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的“第一思维”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在小学教学实践中,任何理论性知识都要求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转化。现代教学中,往往热衷于运用投影仪、音响画面设施等技术手段,却忽略在任何时候,教师精彩的语言表达、描述讲解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尤其在中小学人文学科的教育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渲染人文背景,力争把学生的思维带进恰定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人文学科的意义。要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杜绝把教学结果简单、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忽略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力及思路,不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浅显道理,这样会使学生的发展空间被大幅度限制,学生只能顺从和依附,某地甚至发生了一个小学生不会剥鸡蛋皮的荒唐故事,这真是一种悲剧。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合作探索,相互交往,是师生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见解,能够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解决。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彼此交流各自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借助课文的语言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动态组合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陶冶情操、培养个性。

总之,引导学生的“第一思维”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切实感受和真实想法,由课堂教学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在课堂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 邹瑾.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5).

[2] 刘建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优化课堂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