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雾凇》教学设计
2014-04-29金晶
金晶
摘 要:新语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对人的培养和塑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091-002
针对课文《雾凇》的特点,我确定了抓文眼“奇”字来设计教学主线,并组构了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读——感知雾凇景象的奇丽;说——感悟雾凇形成的奇妙;写——感受雾凇姿态的奇异。精选这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融读说写于一体,跳出课文教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的转身,利用“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听、说、读、写,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一、引入情境,初识雾凇景观美
师:当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如果你来到吉林的松花江畔,沿着堤岸望去,你会发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线。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如朵朵白云,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的全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有着“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之美的雾凇。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淞”的写法。雾凇俗称“树挂”。
师:“雾凇”这个词对于我们江南的孩子来说也许很陌生,那么,我们就先通过网络与雾凇来次亲密接触。请同学们打开《雾凇》专题学习网,点击上面的“雾凇美景”,尽情地欣赏这如诗如画的景象吧。
师:看了这么多雾凇的美丽画面,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诗,或者一段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吗?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江泽民爷爷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恰逢雾凇奇景,他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1998年他又赋词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出示这两首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富有感情的描述渲染了課堂气氛,为学生起到很好的情感铺垫,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整体美
指导学生读、想、画、查。
读:点击“美文赏读”,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来解决。
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旁边批注。
查:点击“字词学习”,指一名学生认读字词,相机正音,指导书写,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对其适当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读、想、画、查,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研读体悟,品味写景谴词美
师出示以下重点句: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①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体会雾凇之美;抓住“缀满”、“十里长堤”,将其换成“挂满”、“长堤”,让学生加以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②点击欣赏,师讲述: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可不是一般的美呀,是一种奇特的美!谁能把它奇特的美读出来?
(2)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①指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想想雾凇是怎样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将你看到的、想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③十里长堤上到处是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怪不得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谁来解释这个诗句?
④点击欣赏,师讲述:看,这琼枝玉树,宛如银花怒放,晶莹剔透;仿佛梨花带雨攀枝,洁白高雅;似披着美玉,带着白银,婀娜动人,随风起舞,美不胜收,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呀。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师指导学生再读第l、3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都在写雾凇的奇特壮美,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1自然段是直接描写雾凇的奇特壮美的;第3自然段是从人们观赏过后的感受来反映雾凇的奇特壮美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锤炼语言文字,紧紧抓住描绘雾凇奇特与美丽的重点词句,教师创设融绚丽色彩、动态画面、美妙音乐为一体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描绘的境界,真切感受雾凇的形象美。
四、合作探究,了解雾凇形成美
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把相关语句画出来。集体交流研读成果。
(1)探究雾凇的形成条件。(2)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着力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抓住字词,品读文本的语言,体会雾凇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感悟文本语句的精妙。用网络帮助学生解决文章的重点及难点,提供资料给学生扩充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个性实践再探美
1.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上网收集一些相关材料,当一回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2.地球上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如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美?
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并选用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歌等形式,上传至网站论坛,向同学们展示你的探究成果。
学习语文要读写结合,以导游身份写解说词,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向深度延伸,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正实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