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意义与作用
2014-04-29张红艳
张红艳
摘 要: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品味与审美情趣,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必须充分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并有责任去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071-001
审美感受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对美的感受是一个极为个性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审美主体的切身体察与感受,才能与美的事物发生关系, 因此,感知是审美活动形成的基础。在现代教育中,在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也是小学语文中最基础的知识,要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审美感觉,就要从阅读开始。小时候也是人们形成审美观最关键的时候,并且在日后不断地发展成熟。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所采用的文章都是中华五千年来最经典的文章,也是中华文化的积淀,通过这些具有民族化的文章来强化阅读审美构建,是最好的题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审美有深刻的意义。审美观的形成是通过不断对美的事物的了解,然后在心中形成一种意识,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对于小学生而言,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就应该在小学的黄金时间,从而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一、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应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一个人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意识、审美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是高尚的,他的思想和人格就会高尚。蔡元培先生认为,趣味应通过美育来陶养。他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这些审美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的审美结构,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康人格。
“美”的熏陶是创造性人格雕塑的基础。语文教材展现的就是美的世界。描写泰山、黄河的,那是山川之美;歌咏秦皇汉武的,那是历史之美;展现诗赋词曲的,那是文学之美;介绍故宫、景泰蓝的,那是工艺之美。正是美的熏陶,铸就了华夏的礼仪和传统的美德;正是美的动力,促进人们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了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二、造就独特的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意味着独特性,積极有益的个性特征是创造性的内在依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性越鲜明,创造力就越强。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鲜明性表现在语文审美教育能够突出显现作者、教师、学生的个性,并能最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
三、培养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目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人物美、语言美。那么,我们对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就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真正认识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各类审美对象,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发现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教育能最有效地提高创造力,因为美不仅仅是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重要动力,而且通过审美艺术实践培养起来的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进行探索的智慧源泉之一,是科学发明的诱发剂。
四、提升审美情趣品位
审美情趣虽然显现为一种“情性”过程, 内在地却是一种“智性”活动。李贽在《水浒传》评点中主张“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体现“智性快感”的真正的“趣”。语文是具有强烈思想性的工具,教材中的课文不论体裁、语体、风格,也不论古今中外,共通之处就在于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融合体,而语文的思想性则取决于语言文字的文以载道的人文性,表情达意的情意性。人是语言的主体,人又是有情感的人,在不断的感知过程中心灵会受到触动,精神会受到满足和愉悦,潜移默化,达到陶冶审美情趣的目的。每一篇文章的作者,他们的创作本意既是对人间真实的审视、理解、表露,也是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坦诚描绘,并给予他人以益处和乐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语文教材所载入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美文,可读性强,琅琅上口,篇篇寄予深深的情和意,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融真情,在品读中悟人生。其次要在思辩中感悟情趣。“思考”“辩析”中感悟是一种形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在讲授过程中有意启发引导,让学生站在审美主体的角度,对审美客体充分认识、体验、评判,陶冶审美情感。再次教师也要以自己的思考与激情打动学生。教师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激情,其实就是教师审美情趣自然流泻的主渠道。教学激情犹如火种,缺少了它,就无法燃起课堂上浓密绚烂的求知渴望、思考状态、盎然兴味的光焰。教学激情绝不是浮泛的、做作的虚情假意;相反,教学激情有赖于教师整个人格结构、知识结构、审美理想的全员参与, 缺一无法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M)2006年123-126页
[2]戚廷贵.《美学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6年423-429页
[3]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M)2005年78-83页
[4]朱凤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论》,科教文汇,2008年4月上旬刊36-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