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模式的创新性探索

2014-04-29罗艳任淑慧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模式创新

罗艳 任淑慧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各高校均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总结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促进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模式;创新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都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高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我国高校在该项领域起步较晚,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和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很多高校都广泛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制约了就业指导课程的良性发展,同时降低了该课程应有的实效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职业更新和分化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满足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成长与成才。

一、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系统化的公共必修课程,它由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与素质、能力与素质提高、就业形势与政策、创业就业技巧、就业权益保障等内容构成。(1-B)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各高校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环节,教育部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出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以及实施经费保障等相关要求。此后,全国各高校均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和建设符合本校实际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只有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使其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使广大高校毕业生的自我意识、心理素质、就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社会贡献值等产生显著提高,这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及促进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以充分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虽然在课程建设和理论实践上都进行了多年的有益探索,但纵观各高校实际情况,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在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实际需求,都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指导课程定位不明确,缺乏足够重视

欧美高校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在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起步较晚,很多职业指导理论都是借鉴国外,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践经验,因此各高校在对待就业指导课程的理念上存在一些偏差,导致该课程在整体定位上不明确,尚未达成必要的共识。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都没有像国外高校那样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相当一部分国内高校仅仅将其视为是一门单独的课程,没有从高校人才培养的高度去重视该项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据调查,有些高校只在毕业班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课,有些高校将其开设为必修课,也只在毕业前一年进行。有的甚至仅仅安排为就业讲座。即使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的高校在教学课时和课程安排上也是相差甚远。多数高校还只是将就业指导课狭义地理解为就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宣传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方法、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等等。由于绝大多数高校对就业指导课设置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深,因此无法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和创新实践。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迄今已形成的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来说,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在理念、经验、方法和内容上,还是在重视程度、机构设置、人员构成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G3)。

2.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实现大学生的理想择业、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与传统专业课教学不同,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参与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还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授课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不能根据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知识灌输型,通过课堂集中授课、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仅局限在课堂上完成,很少采用互动合作、情境模拟、团队游戏等引起学生兴趣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使学生无法感同身受,无法真正体会到未来职业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多为团体性的统一指导,没有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单独指导,无法针对不同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量体裁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薄弱,缺乏专业化建设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包含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等相关专业理论,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信息量,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社会选业、就业、从业经验。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没有配备固定的专业型就业指导教师,课程教学大多由从事就业工作或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兼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培训,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且受日常工作的制约,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研究中去,因此总体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并且课程师资的稳定性、自我提升也没有充分保障,这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模式创新

要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式创新,应充分体现出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的特点,把握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内涵,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通过借鉴国内外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机构支撑和制度保障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这无疑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也为规范课程建设管理提供了基础。各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聘请部分专职人员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还要建设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制定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对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注重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教育反馈。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激励大学生课程建设和模式创新,使任课教师乐于就业指导、精于职业规划。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激发内部活力,真正促进就业指导课的改革与创新。

2.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教学[2002]18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各高校要真正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首先要具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就业实践经验,了解用人单位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其次还应该了解心理、教育、咨询等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劳动就业法规和国家政策。辅导员可以作为这支队伍的补充,在对学生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就业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由学校聘请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成功人士等来校讲学,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社会、了解人生。这些都是提高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补充。

3.创新型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

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自身的特点来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点,又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要让学生真正接受就业指导的理念并从中收益,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堂上应当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主题游戏等多种方式充分落实教学内容,让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感悟,必须加大课外实践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校园招聘会、课外兼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前感受求职经历,增强社会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就业技能。同时在实践中检验课程指导的成效,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就业指导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择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除了班级授课以外,学校还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辅导活动,比如,开设就业专题讲座、实施心理测验或职业测评、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活动、拓展就业实践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需要的培训环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从现实角度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建设和发展,既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个人合理未来、实现就业愿望的需要,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创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随着各高校逐渐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不断专业化,结合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必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朝阳.探讨深化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理解的教改方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王保义.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5.

[3]王正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与发展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

作者简介:罗艳,女,1983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013jzyx-2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模式创新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简析高职院校基于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