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模式探究
2014-04-29陈娟
陈娟
摘 要:中职数学在教学中因其内容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诸多同行未能很好地将该课程与职教理念相结合,进而无论在课程内容设计还是课程教学形式上,都与其他专业课程发生了割裂态势。为此,需要着手建立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模式。具体的实施途径包括:考察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界定出数学所必需的知识点、教师合作下对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中职数学;职教理念;有效模式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背景下,中職教育已经成为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时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发挥中职教育的优势,则成为职教界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而作为任课教师,笔者想就中职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数学构成了中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可见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教学中又因为数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诸多同行未能很好地将该课程与职教理念相结合,进而无论在课程内容设计还是课程教学形式上,都与其他专业课程发生了割裂态势。这种态势所导致的必然是弱化了数学课程的体系地位,也没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课程功能。为此探究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职教理念的解析
围绕着中职数学教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职教理念进行解析:
1.教学目的方面
与普通中学的数学教学不同,中职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两点:(1)建构起学生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涉及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解题能力训练。(2)建立起数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积累下去理解专业问题。可见这两个方面的目的,便为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内在规定性。
2.教学手段方面
“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仍有存在,这或许出于教师对中职数学教学目的的模糊,也或许是数学教学的应试传统使然。但在与职教理念契合下的教学手段,应更多地突出数学知识与行业有关信息的联系,如针对物流行业对物流成本变化趋势的预测,可以借助数学中的数列变动规律来给予理论阐述。这样一来,便与中职数学教学目的相契合了。
3.教学评价方面
不可否认,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其中就包含着对职业教育效果的评价问题。作为子系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因此,为了确保数学教学与职教原则相契合,还应建立起校本要求下教学评价体系来。
二、解析基础上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定位
在以上解析基础上,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三个环节:
1.建构起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体系
中职数学知识体系同样包含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根据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两大板块的教学中应着力建构起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体系来,而不应纠结于题海战术。在抛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还应着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而为今后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建立起前置性能力训练。如针对财务管理类专业而言,需要提升学生的“数感”,并能对企业财务信息做出规律性预测,因此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着手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数列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方法。
2.建立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关联
增强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关联,也是建立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重点。由于受到专业背景的限制,数学教师往往对专业课程方向的行业背景缺少了解。因此,这也在一定层面制约了关联性的实现。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则可以通过形成数学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平台来解决。或者说,要打破中职学校在教学中的职能型结构的限制。
3.完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机制
由于各所中职学校都形成了自身的职业教育目标,所以本文将不详细讨论评价指标的内容,而是就评价主体的构成进行阐述。改变诸多学校忽略学生体验的不足,应增强学生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评价,而评价的重点在于考查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联系程度。
三、定位驱动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1.考察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
本文始终强调应在校本要求下来构建起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而具体体现校本要求的,需要从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出发来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重构。为了使考察工作更有收敛性和实效性,数学教研组应根据专业群为单位,以领头专业为代表来进行专业元素的提炼。然后在集体备课下来完成数学知识的首次重构。
2.界定出数学所必需的知识点
对数学知识内容的重构不能脱离数学知识传授的内在规律性和逻辑性,因此需要保持教材的整体体例不变为原则。根据数学教学的第一个层次可知,需要界定出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点。以数列环节的知识点为例:(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理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这两点应构成该知识版块教学的指向,并能建构起学生对该知识点在算法上的一般应用能力。
3.教师合作下设计教学内容
若要推动数学教师能主动与专业课程知识相联系,这不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自学意识,还需要搭设教师之间的合作平台。这里的合作包括数学教师之间,以及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前者主要反映在集体备课范畴,后者则主要存在于深度的学科联系之间。对于后者而言教务部门应牵头形成数学教研组与其他专业课教研组的定期教研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编撰数学校本教材。
4.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教学评价
这里强调学生参与下来展开教学评价,因此体现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采取听课后的随堂评价,这种评价主要由同行来完成;还可以在期末进行教学评价,这种评价则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我们关注的不应是评价分值,而是那些有助于优化数学教学模式的观点和建议。
四、实证讨论
这里以工学专业为背景,以“平面解析几何”为知识点,结合以上的论述进行教学手段实施的实证讨论。
1.教学目标定位
针对工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模具设计”而言,“平面解析几何”知识将支撑学生对物体形态的认识与量度把握。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可定位于:增强学生对物体表面形状的理性认识,并能准确计算各物理形态的表面积。可见教学目标的明确就使得教师能够在例题选取以及课程引导上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2.教学内容实施
教学内容的实施建立在若干任务基础上的,其中包括:(1)对物体表面的直线认识及方程构建的任务;(2)对物体表面圆形结构的认识任务;(3)对物体表面椭圆形结构的认识任务。当然有关双曲线、抛物线的知识点,也可以结合岗位要求进行任务设计。由此在任务驱动下教师便需要在实体参照下展开对课程知识点的讲授。如何做到“实体参照”呢?笔者建议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静态和动态展示工程实体。
3.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本质就是教学反馈,起到推动下一环节教学的功能。这里并没有太多创新,但仍要注意几点:(1)可将解决工程项目的相关数学问题来替代传统的数学作业;(2)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然,同行互评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本文认为需要着手建立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模式,具体的实施途径包括:考察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界定出数学所必需的知识点、教师合作下对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苏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