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课堂的良好习惯

2014-04-29周青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造条件参与自主学习

周青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参与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反复练习形成的,符合个人学习需要定型化、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课堂的良好习惯,形成课堂常规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培养常规习惯

小孩子在幼儿园时就知道,老师弹奏“5 3 1 — ”就是“请坐好”的意思,每当听见这段音乐,学生马上就会坐得整整齐齐。所以当小学生第一次走进音乐教室,就要求他们精神饱满坐端正,抬头挺胸眼平视;书本和学具都必须按统一要求摆放在固定地方。接着我用音乐和他们问好,如弹奏“ 12 34 5—”就是问候“同学们好”,学生马上跟随旋律“5i 5 │5i 5 │5i 54 │ 32 1 │”歌唱“老师好,老师好,老师您好您好”; 下课时,我会弹奏“ 12 34 5—”表示“同学们再见”,学生马上跟随旋律演唱“54 32 1—”演唱“老师再见”。

二、培养学习习惯

1.演唱歌曲的习惯

很多人管“音乐课”叫“唱歌课”,虽然不准确,但是也反映了唱歌教学在音乐课中所占的比例。学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低年级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地唱,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大声唱歌,既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又使歌声缺少美感,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绪。所以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科学的发声方法都必不可少。

正确的歌唱姿势:总体要求头正身直,收腹挺胸,眼睛平视稍微超过自己头顶的位置;眼神要自然生动。坐姿除了总体要求外,还特别要求臀部只能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双脚与肩同宽,自然平放;站姿特别要求身体自然直立,双肩略向下,向后打开,两臂自然放松下垂。所有姿势都要呈现积极向上、精神饱满的状态。良好的歌唱姿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有很大作用,所以我经常会表扬歌唱姿势正确的孩子,引导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科学的发声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唱歌跑调,我用“高位弱声”的方法训练学生歌唱和朗诵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歌唱的声音轻巧有弹性,我引导学生模仿“颠乒乓球”的声音进行歌唱;为了避免学生演唱时大喊大叫,我引导学生用“嘴巴装满水”的方法训练学生正确打开口腔和喉腔进行歌唱,使声音和谐悦耳。

2.聆听音乐的习惯

刚开始进行欣赏教学时,学生很难做到认真聆听音乐,一般比较嘈杂,纪律混乱。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倾听?如何聆听?聆听什么?首先我从文明礼仪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一个文明的听众和观众,学会倾听,倾听音乐、倾听他人发言。懂得认真倾听是一种美德;欣赏音乐时,我针对每首乐曲的特点,先为学生提出要求和问题,然后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内容,其实音乐内容就是一幅幅画面。教师让学生有目的地聆听,在聆听过程中学会边听音乐边思考边想象的习惯。

3.创编表演的习惯

表演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后表现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音乐教学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到美的愉悦。如:演唱《摇篮曲》时,我要求学生模仿妈妈抱着小宝宝摇晃、妈妈摇摇篮等动作来感受,表现歌曲的意境和内容。学生都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和内容创编情境表演,尽情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演奏器乐的习惯

在器乐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基本的演奏技巧,还要学会合作。小学器乐教学一般以打击乐器为主,音乐的节拍、节奏和声部的配合具有严密的和谐性和艺术性,所以要求学生必须从简单的乐理知识入手,逐步学习合奏的基本方法,才能更好地進行器乐表演。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所以我们必须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创造条件参与自主学习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呼吁:创造条件大力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