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67例疗效观察
2014-04-29朱晓伟
朱晓伟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88-01 腹股沟疝为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多由先天性腹股沟解剖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所引起,使得腹腔内脏器向体表突出,形成沟疝。传统的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高,可达10%-15%,因此在人工疝补片出现之后,无张力疝修补术就因其多种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疝修补术[1]。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疝修补术的一种术式。1986年由Lichenstein首先提出,1997年开始引入我国。现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56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腹股沟疝患者本组例腹股沟疝患者,男95例,女36例;年龄15-65,平均年龄(49.6±9.7)岁。其中斜疝101例,直疝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患者均无慢性疾病史,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参考胡天平的诊断标准进行[2]。患者术前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修补材料采用美国Gore公司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组织补片(ePTFE STP),取腹股沟区斜切口,外侧相当于内环口部位,内侧为耻骨结节。切开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向外侧游离精索显露疝囊,斜疝疝囊高位游离至腹膜外,横断疝囊并高位结扎,直疝疝囊予以内翻缝合;将分离的疝囊充分纳入腹腔,然后将网塞从切口处推入,将补片置于精索后方与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固定,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代替传统的缝合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减少张力(即所谓的“无张力”)。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患者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时间(115-20)min,术后恢复时间(4.5±2.5)个月,术后发生疼痛需镇痛治疗6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0例,切口感染8例。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时间(60-15)min,术后恢复时间(1.5±2.3)个月,术后发生疼痛1例,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患者1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疼痛、切口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人群中尤其容易发生,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術强行将疝周组织缝合在一起破坏了腹股沟原有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对患者损伤大,术后患者疼痛时间长,恢复差,复发率较高[3],该手术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患者进行非生理性的高张力修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传承传统疝修补术加强后壁的基础上,利用高强度的合成材料来对患者腹股沟区域的薄弱或缺损区加以修补,进一步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尤其是薄弱的腹横筋膜。适用于各种初发及复发性腹股沟疝,术中对患者组织分离少,消除了缝合张力,使人体正常组织相互接合,克服了传统手术对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破坏,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明显减轻,不易复发。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比较:手术过程相对简单,节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良好;网片材料人工合成,接近人体正常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性;无张力疝修补法是针对疝气的发生原因及腹股沟的解剖结构而采取的方法,术后腹部无隆起,无不适感;采用人工材料来修补,取代了传统手术使用的组织缝合,不产生缝合张力,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无牵扯感和异物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大量出血,防止切口感染。术中仔细分离人体组织,详细探查,修补物应正确放置,以免将精索卡压过紧,导致术后血供不畅,阴囊水肿。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操作方便简单,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照.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91-91. [2] 胡天平,郭吕.隐匿性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1,5(2):55-58. [3] 徐立金,徐永立,谢小春,等.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术式的应用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9,17(12):85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