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君心
2014-04-29朱维
朱维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践行了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有效问题;平等;战争;劳动
时光荏苒,自戊子至癸巳,转眼间自晋来宁已五年,讲读之间,所获甚多。2009年组内的一次公开课,我选择的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2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我只进行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之后组内评课,有同事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更深层次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引用了义和团反洋扶清的揭帖:‘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他们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来反清呢?除了我们日常所言的爱国情绪的推动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比如,这些团民的经济利益被西洋人侵犯了呢?”回头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过程,着实没能如此深思。而前辈的那句“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就是“有效问题”。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也努力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几年下来,终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特摘几例如下:
一、我们距离“私有财产”和“平等”有多远?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过程中,每每提及罗马法的精神“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总是由衷感叹,心生羡慕。可是,怎样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其精神的宝贵性呢?问题设计如下:
请结合史实,联系中国古代和当下法制状况,谈谈你如何理解“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观点一:罗马法中的私有财产指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
产,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意识萌生很早。后来,西方人好像有句话:“我的茅屋,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能进。”就是对其最好的解释。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抄家”是我们经常在古装剧接触到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大臣犯事被处置的时候出现的,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国人没有所谓的私有财产!
点评: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观点二:大家请注意,这里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请注意“公民”,什么叫做公民?我觉得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而且能真正做国家主人的国民才能称之为公民。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知道的称呼有什么呢?是“草民”!(有人插话,还有子民、还有小民、贱民)到清朝甚至是奴婢!
点评:在讲述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我提到了“草民、贱民、子民、小民”还有“奴才”(注意:只有备受清帝信任的近臣才可以自称“奴才”)。学生记住了,而且能够和后面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成功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二、南京!南京!
一如既往传统的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和耻辱是无法逃避的,民族的仇恨和悲痛是不要任何语言的来表述的,图片和文字足以说明一切。但是,我试图设置更为深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苦思无果,回归教科书,问题如斯:
是什么将日本军队从“人性”变成反人类的“兽性”的?
观点一:长期的战争压抑,远离祖国和故乡作战,而战争又迟迟未能结束,中国军民的对抗超出其当初的意料。因此,将之作为发泄的一种方式。
教师点评:能站在己方和敌方的角度辩证的、全面地看问题,观点独特。
观点二:在残酷的战争过程中,人性发生了改变。不光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做出近乎“屠城”的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秦国将领白起活埋赵国俘虏40万;成吉思汗的征服過程中,也多次进行屠城。我们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暴行。所以可以说是战争抹杀了人性!
教师点评:纵横古今,中外对比,从敌国的暴行中,看到自己国家历史发展中也有扭曲的一面,见解已经不仅仅是独特深刻,更是老辣,令我等深思。
三、不一样的劳动力
在引导高二学生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其自由劳动力主要来自于因为“圈地运动”而丧失土地的农民,有学生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些英国工人有点像是中国今天的“农民工”。闻听此言,我立刻纠正,请注意是“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或者民工都是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的”,并且顺着学生的思路提问:
18世纪,英国因为“圈地运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成为自由劳动力,即工人阶级。今天中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请问:这两种劳动力一样吗?
观点一:有共同之处,都是在两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劳动力的社会地位都不高,可以说都是弱势群体。
点评:最基本层次的不同,已然看到。但能否再深刻点呢?
观点二:本质不一样。英国的农民,是因为“圈地运动”失去土地之后,被迫成为自由劳动力的;中国的进城务工人员,是生产力发展后,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主动进城打工,成为自由劳动力的。还有就是他们在自己的家乡,还拥有对那“一亩二分地”的使用权。
点评:剥去皮毛,骨肉初现,是进一步思考的结果。
观点三:我认为,还有最根本的区别:土地所有制不同。英国的土地是私有制,所以失去后,是彻底的丧失。中国的土地是国有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非法占用农民的可耕地。
点评:已经触及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工业用地和农耕地资源的争夺。
每一次他们出乎预设答案的回答,总让人欢喜不已,所以,笔者所记录的,仅仅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结果,而我个人也从他们的回答中,收获很多!
蓦然回首,新课程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而历史教学的特殊性更是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在中学一线教学的点滴实践,朝着课程改革最初的目标前行。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