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体验式课堂教学设计探讨
2014-04-29王辉
王辉
摘 要:体验主义是近年来心理学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热门课题。从“课堂设计”方面阐述体验主义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应用,从而改变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力图传递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并对体验式课堂教学的运用技巧与注意事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体验式;课堂教学设计;数学教学;体验主义
体验主义是在对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叙事疗法的技巧提出的一门个体人类学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那么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一个应当学到什么?如何学习?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赤条条地离开,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教育也是一种体验,以往的教学实践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现初高中教育中应跳出旧有的思想桎梏,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体验者、信息加工的体验者。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角度,从一位讲授者过渡到一位引导者。
目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正日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核心,即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教”?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得重要。他倡导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所做的‘再发现。”
所谓体验式教学,正如布鲁纳所述是以体验为基础,从而建立学生认知教育、感悟教育的桥,其内涵浩若瀚海,实难于方寸之间阐述清楚。所以,本文仅截取几个片断来探讨体验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情景模拟
“所谓的情景模拟,即是创设一种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同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教育信息交叉和融合,从而产生一种亲近感、真实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在“集合之间的关系”一课中,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子集、真子集、空集和不包含于的区别。我课前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籍贯、原属班级等相关资料;按学生之间的关系分成不同的大大小小的集合,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同学之间有何特殊之处?从而阐述了子集、真子集与不包含于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其不同的关系圈来体会集合之间的关系。从实践经验来看,让学生发现知识远比教师传授知识更让他们身心愉悦。
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要遵一定之规、循一定之法。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情景模拟“表面化”
情景模拟的初衷是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知识、体现教材的思路,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文化知识背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情景模拟,因此,教师不应“唯情景化”。
2.防止情景模拟“简单化”
课堂教学中不应为顺利推进情景模拟而将其“简单化”。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学习情境的过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有所‘发现地超过所教的那一点知识。”
3.防止情景模拟“碎片化”
体验式课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知识、情景模拟,教师只是情境的管理者。但是,教师要精准地把握课堂情况、及时评估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体验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教学设计的微调。教师要积极参与情景模拟当中,与学生讨论探索,割裂课堂中“师”与“生”的关系是教学的大忌。
二、活动体验
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深入进行,西方的教育思想不断地被引入我国。其中课堂教学活动化、游戏化日益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活动体验具有“直接性”与“现实性”的特点,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体验研究问题的愉悦。它还提升学生参与的“全面性”,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最后它还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造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为例:我打破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放置于学校的操场上。然后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棍与皮尺,测量阳光下学校教学大楼的高度,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思维向构建相似三角形方面思考,整堂课气氛活跃,思维火花不断闪烁,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适合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被引入教育事业当中,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Bruner J.The Act Of Discovery[M].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1.
[2]布鲁纳,邵瑞珍,张渭城.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編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