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与优化方式探索
2016-12-08高素华
高素华
摘 要: 优质的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直接关系数学教学整体效率,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设计起始点,重视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其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更大的辅助动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方式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方法及活动等进行整体规划安排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目前是小学数学教师主要的工作项目之一,然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实际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存在信息量过大、学生被动化等问题。本文联系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实例分析问题的同时,对优化方式进行探索,借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文本理解”解决了信息量过大造成的“信息堆积”问题
“信息堆积”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无规律、无结构的处理而造成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教科书上呈现的信息进行处理时至少要经历两个环节:一是对信息再处理。在这一环节的辅助下,学生更快速地吸收知识;另一个环节是教师规划好课堂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工作的重点与中心,直接影响本堂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数学教师为了节约备课时间省略第二环节,即使这一设计环节开展了,呈现的也是无序性的、无结构化的特征。有的教师在明确信息之后简单地将其叠加在一起,并没有考虑其间的关联性,这对教材信息进行加工与设计的方式必然干扰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最终影响其吸收知识的速率与效率。
如数学教师对二年级(上)《时、分、秒》进行教学设计时,仅仅把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小时=3600秒的公式罗列出来,没有将本节课程知识与一年级(上)《认识钟表》的知识关联在一起,此时小学生对教师现教的知识虽然进行深刻记忆,却没有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如果教师将《认识钟表》课程中涉及的“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这些教学文本实例引入教学课堂,则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小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而且使旧知识得以巩固。总之,“文本理解”理念融入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工作中,使学生摆脱仅仅凭借机械记忆方式实现会做题的学习目标,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同时协助数学教师认识并重视教材信息承载的思想与宗旨,此时教师与编者实现“视域融合”的目标,将“直观感受—理性探究—归纳概括—发散思考”的思路注入设计进程中,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熏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念教学,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情况。如《三角形》教学设计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概括三角形的特征,同时认识各部分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此外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与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但是实际教学课堂上,教师仅在黑板上利用三角尺做出各类三角形的高,没有让学生进行演示与练习,学生仅靠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与锻炼,那么学习本堂课知识的效率可想而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编题、规划好时间、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将重难点知识集中在一起,精讲精练。总之,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之时,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及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方式单一化、课堂枯燥的问题
目前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而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而教学,因此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独将教科书上包含的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头脑里,而不对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优良数学思维模式的构建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设计之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习能力,用合作探究、游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分组竞赛法、角色互换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导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融入教学课堂上,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打造多彩的、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小学教师在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时,应该树立综合性设计理念,分析现阶段设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考虑学生主体性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材知识进行创造性讲解,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内容更优质化,尽自己所能将更多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数学课堂设计工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