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疑问情境 激活学生潜能
2014-04-29徐跃刚
徐跃刚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我校总结出了体现主导、确保主体、强化主线的“102510”的课堂教学模式,按其课堂结构,其中有25分钟的新知探究时段。如何能在25分钟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解决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经过近年来的课改实践,我认为巧设情境疑问就是激活学生潜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传统教学,也叫填鸭式教学。一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教师自由度比较大,而学生只有拼命的努力的听的份,收效甚微。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创建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在这个学期的第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了《幸福》这篇作文,先给他们观看了一组一位母亲在农村劳动场景的照片,又给他们看了我拍的有关他们在校生活的画面,让他们再联系开学看的《开学第一节课》,具体谈谈自己的母亲平时都在做些什么,自己的幸福究竟是什么。这样学生都能非常积极地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母亲的劳动场景”和“学校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感悟到“什么是幸福”和“如何创造幸福”的道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水到渠成地选取生活中的相关画面来表述自己要写的思想内容。这样的文章必然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例如,我在组织教学成语这个知识点时,碰到了“不翼而飞”和“不胫而走”这两个成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两个词语和我们班级同学联系起来造句吗?这样提问能诱发学生产生“联想”,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久之,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就必然会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是当前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根本。设置情境教学时,要考虑在激发学生的联想兴趣同时,还要注意考虑到如何调到学生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有质疑就会有思考,就会有领悟,才会有创新。
在学习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文章后,我和学生又一起观看了电影《巴黎圣母院》,然后展开讨论:一是爱斯梅拉达曾被受副主教克洛德指使的加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在加西莫多遭受鞭刑,被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她还会把水葫芦送到他的唇边?二是副主教克洛德一直垂涎爱斯梅拉达,可是他又为什么在刺杀了和爱斯梅拉达幽会的弗比斯后,又嫁祸于爱斯梅拉达,把她送上断头台?三是加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克洛德无限感激,一向惟命是从,为什么他要冒死从刑场上救出爱斯梅拉达,而把克洛德推下钟楼摔死?面对这些问题,学生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他们都竟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本主题加以升华,同时又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性之美。
总之,一句话,在有限的25分钟里,教师既要考虑整节课效果,又要考虑时段质量,在问题情境设计上,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锻炼,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