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旅游投资潜力无限
2014-04-29
1981年中马开始经贸合作,2004年3月,双方签署两国政府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9785.6万美元,同比增长27.6%,比2000年增加了70倍。
马尔代夫的自然环境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赤道附近,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298平方公里,被称为“上帝洒落人间的一串珍珠”、“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
马尔代夫是“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主要代表国,强调气候变化事关小岛屿国家的生存权,极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对马造成的威胁。签署《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京都环保议定书》、《保护海洋生物议定书》等。2009年10月,马尔代夫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并于11月举办“气候脆弱性论坛”,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
位于印度洋中的南亚岛国马尔代夫,1200个岛屿的平均海拔只有1.5米。一批科学家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如果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那么马尔代夫和其他一些地势低洼的国家可能会在本世纪消失。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表示,马尔代夫将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但在最坏的情况下,马尔代夫可能会举国搬迁。
马尔代夫的宏观经济
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三大支柱。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小规模开放型经济政策。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吸收国外资金与援助,加快经济发展。
资 源
马尔代夫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各种热带鱼类及海龟、玳瑁和珊瑚、贝壳之类的海产品。
制造业
马尔代夫仅有小型船舶修造,及海鱼和水果加工、编织、服装加工等手工业。2012年工业产值为29.57亿拉菲亚,占GDP约14.7%。
农 业
马尔代夫土地贫瘠,农业较落后。椰子生产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约有100万棵椰子树。其他农作物有小米、玉米、香蕉和木薯。2004年海啸摧毁马尔代夫大量可耕地,需较长时间恢复。随着旅游业的扩大,蔬菜和家禽养殖业开始发展。2011年农业产值为3.63亿拉菲亚,占GDP约1.7%。
渔 业
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吸收就业主要渠道。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鲣鱼、鲛鱼、龙虾、海参、石斑鱼、鲨鱼、海龟和玳瑁等。鱼类主要出口中国香港、日本、斯里兰卡、新加坡和中国台湾。2012年渔业产值为2.52亿拉菲亚,占GDP1.2%。
旅游业
旅游业已成为马尔代夫第一大经济支柱,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现有97个旅游岛,2.5万张床位,入住率达70.4%,人均在马尔代夫停留时间6.7天。2012年旅游收入60.61亿拉菲亚,占GDP30.2%。赴马尔代夫游客95.8万人次,同比增长3%。
交通运输
主要交通工具为船舶。陆上交通仅限于首都马累,汽车、自行车为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海运业主要经营香港到波斯湾和红海地区及国内诸岛间的运输业务,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阿联酋、南非及一些欧洲国家有定期航班飞往马累。2011年运输通讯业产值约39.33亿拉菲亚,占GDP的18.6%。
财政金融
2012年马尔代夫财政收入98.32亿拉菲亚,财政支出141.46亿拉菲亚,财政赤字43.14亿拉菲亚。2012年外汇储备3亿美元,同比减少3%。外债8.46亿美元。
对外贸易
马尔代夫主要出口商品为海产品和成衣,主要进口商品为食品、石油产品、纺织品和生活用品。2012年主要贸易伙伴有新加坡、阿联酋、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
人民生活
马尔代夫大部分居民以鱼、椰子和木薯为主食,近年来粮食食品有所增加。医疗卫生较落后,全国有22家医院,176个卫生中心,最大的医院在马累。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马为无疟疾国家。婴儿年死亡率为11‰,人均寿命男士为72.6岁,女士为74.4岁。
旅游交流是中马合作的支点
长期以来,中国为马尔代夫住房和基建、文化艺术、商贸和旅游等重要领域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对推动马尔代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马尔代夫最大旅游客源国地位。2012年,中国赴马游客20.8万人次,马来华3589人次。2013年,中国游客来马人数达到33万人次,中国连续4年成为马尔代夫最大游客来源国,马尔代夫成为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心目中度假胜地和浪漫天堂。马政府还计划在5年内开发50个新的旅游岛屿,希望中国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度假胜地。
除旅游业外,中马双边合作在其他领域也大有可为。为实现经济发展愿景,马尔代夫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大型项目的开发并得到了大量来自中国企业的积极回应,包括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的扩建和青年城市发展项目等。
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马尔代夫致力于未来10年实现经济多样性。马政府正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调控手段,大力吸引外资,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尽可能减少国民经济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同时,政府还将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建立经济特区,未来5年内将至少建成两个以上经济特区。特区涉及的投资领域包括转运港口、机场、国际商品消费及贸易中心、观光游轮和游艇码头、储油库、储煤设施及旅游业等。税收优惠或免税、长达99年的土地使用权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将使马尔代夫经济特区富有吸引力。
中马经贸合作展望
自1972年起,中国一直向马提供无偿援助,援建了马外交部大楼、马国家博物馆等项目。如今,马外交部大楼、国家博物馆以及居民住宅楼不仅成为马首都新地标,而且也是两国友谊的新象征。马全国最长的高等级公路——拉穆环礁的岛屿间连接公路也即将由中方援建。同时,中资公司也将参与马累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
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出现在马市场上,刚刚获得对华出口许可的马尔代夫水产品如金枪鱼也正在逐步走上中国人的餐桌。与此同时,自从中国驻马使馆在马累开办签证服务以来,赴华旅游、求学和经商的马公民人数也不断攀升。
展望未来,中马两国面临着强化关系、拓展合作以及密切联系的重要机遇,双方应加强共识,共同规划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提升两国关系水平,推动两国在经贸、金融、卫生、教育、能源和海洋等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促进两国各层次交往,便利并加强人员往来,使中马成为亲密无间的好伙伴,经常走动的好邻居,互惠互利的好朋友。
马尔代夫地处印度洋中部地带,虽然陆地面积较小但海域范围广阔,且横跨赤道并扼守重要国际航道,具有独特的海上地理优势。马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建造连接首都马累与机场岛的跨海大桥、在马北部建设大型国际转运港、马累国际机场升级改造、马累国际港扩建和建立经济特区等项目,均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关。此外,中方倡议组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将进一步推动马政府发展项目的推进落实以及中马之间的互惠共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