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2014-04-29陈明
陈明
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一、分层次教学中分层的方法
1.研究学情,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得放矢。因此,每接一个班级,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一层)、成绩中等层(二层)和学困层(三层),并激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显然,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积极向上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迈进。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
3.授课分层,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具体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为了每位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我在课堂练习设计上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是“因材施教”这一重要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
(一)分层次教学的感想
1.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助教师成为研究者。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引入某节课,如何设计课上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予以研究的,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2.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吃不了”、“吃不饱”的问题。将数学能力素养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实施分层次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避免了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无所事事。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信息素养都得到提升。
(二)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注意
1.学生层次的确定。在确定学生层次时,一定要慎重,要在课堂教学时关注学生的情绪,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学生谈话,特别要注意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有可能导致某些学生的反感,最终,他们可能会放弃数学这门学科。
2.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由于对学生缺乏准确了解,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有时会出现内容深浅程度不能适应各层学生。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难易程度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方面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考虑。教案的编写要花费的精力可能是普通教案的数倍。这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分层次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