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下的女性形象

2014-04-29赵弘

新闻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女权主义女性形象

赵弘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 大众媒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大众媒体对于性别的“社会化”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每天从媒体中获取大量信息,而媒体播出的作品、电视剧、电影、广告、新闻作品,无不包含这样一类人群,那就是女性。在日益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和女性主义意识高涨的今天,重建当今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权主义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大众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的公共话语空间,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民的衣食住行。人们每天从媒体中获取大量信息,而媒体播出的作品、电视剧、电影、广告、新闻作品,无不包含这样一类人群,那就是女性。然而,尽管女性地位在大众传媒中逐渐提高,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被歧视的群体,这表现在广告、杂志、网络、影视等方方面面,并成为商家的卖点,男性的看点。为此,女权主义的宣扬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与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自古以来,在传统女性形象中,女性一直以其优美的身材曲线和姣好的容貌成为异性观赏的对象,是一种用来取悦男性的附属品,而不是作为一个与男性平起平坐的群体。女性的身体,一直作为被审视和观看的对象,是承载男性欲望的对象。尽管女性的完美形象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遍布着我们的视觉,但是女性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却是被遮蔽的,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

从大众媒介本身来看,女性形象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商业模型。越来越多的女性代言各种广告,包括服装、化妆品、箱包、食品等,通过她们诱人的形象使商品也变得“诱人”,以此得到良好销量,于是女性也就成了一种美丽的“包装品”;在一些女性杂志中,如《知音》《瑞丽》等时尚杂志,往往用气质相貌绝佳的女性做封面,但在诸如《男人装》《Playboy》等男性时尚杂志中,封面也多采用婀娜多姿的时尚女郎,以此来吸引人眼球。女权主义的开山鼻祖波伏瓦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构的。在建构的过程中,处于主导者地位的男性通过大众媒介这种方式,表达男性对女性角色的定义和期待,完成男权主义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女性外在形象的关注被强调,而女性的其他特质,如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则被忽略。网络中曾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分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这种神调侃也从侧面反映出女性在其他领域中被歧视的现象,这部分女人是男人觉得“可远观不可亵玩”从而敬而远之的。

从女性作为媒介受众角度来看,大众传媒给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平台并能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但与男性相比,女性群体仍受到一定限制,据研究表明,大部分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男性居多,处于媒介机构中上层管理的也多为男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女性在当今大众传媒中的弱势地位。

Lady Gaga现象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反抗

在这种形势下,当一位与传统女性温婉柔美形象完全相反的女性出现时,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她利用自己这种被“关注”的身份,宣扬女权主义和对女性权益的看法,她就是Lady Gaga,惊骇世俗的美国时尚“雷母”。她的出现如流感病毒般,迅速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肆虐开来。

她与叛逆的麦当娜不同,不论谁访问她,她的回答总是一个标准答案:“我本是怪胎,与社会格格不入,我只是一个想寻找同伴的迷失灵魂。”她的走红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歌声,而是那种异于常人,疯狂并具有突破性的形象,而这也正好代表了当今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对女权主义的宣扬。

Lady Gaga不仅通过讽刺、性感、怪诞的造型表达自己的叛逆与反抗,更多的还表现在她的音乐创作中。在最新专辑《applause》中,宣传海报封面为一副用色彩肆意涂抹的女人脸部,阐述了“美是被塑造的”、“女性之美是被男性社会审美话语权制造出来的”核心思想。她将专辑的歌词主题描述为“个人化的”,题材涉及名声、爱、性、女权主义、自强、戒瘾、以及对媒体监视的反抗。MV中的很多的场景与女权艺术完全吻合,例如毁容,丑化,死亡,黑天鹅等等。她甚至只把女性气质当成一种伪装,如果普通女性都是魅惑诱人却又唯命是从的,那么Lady Gaga推翻了这所有规则。

Lady Gaga对女权主义的解读,是渴望从精神到肉体,再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面解放。她经常被人视为异类,从很多方面看,她也确实很符合这个名号。Lady gaga那令人大跌眼镜的造型和怪异的行为举止遭到很多非议,有人骂她是疯子;有人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广告包装,为的就是吸引眼球;也曾经有媒体将她的穿着造型评为明星最没有品味的穿着之一。但这就是她要的效果,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必然会造成围观效应,每个人都会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她,有更多的人看到她所要表达的思想,那就是对女权主义的宣扬,对女性地位的维护。

如何维护大众传媒中的女权主义

近来,随着网络上流行的“女汉子”的说法出现,虽带有一定调侃、嘲讽、丑化之意,却也能说明传统女性形象在逐渐改变着。女性地位逐渐向男性地位靠拢,然而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大众传媒对女性刻板印象的传播是潜移默化的,一时很难改变人们对女性群体的定位。因此,在这种文化境遇下想要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以及对女权主义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首先,提高女性自身的维权意识,让她们摆脱“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加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女性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健全人格,培养个人智力、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并保持身心健康,塑造一种“刚强与柔美混合,威凛与妩媚并存”的形象。敢于向世人展现自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她们意识到自己应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发言权”,以加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拥有强大的内心才会赢取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作为时下最流行、传播手段最多的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其特质宣扬女权主义,向受众传达“正能量”。由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媒介传播过程中潜藏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观念,向人民大众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倡导改进女性传统形象。电视、报纸等媒介可增加对女性的报道,塑造多元化的女性形象,表现出除美丽、柔弱外,果敢、坚强、智慧的一面。反映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等事情,肯定她们的价值,从而让全社会认可女性地位,尊重女性群体,摆脱传统女性刻板印象。

最后,建立良好的监督制约机制,给女性创造平等维权的空间。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并且落到实处。比如对允许播出和不允许播出的尺度范围做出明确的描述性说明和规定,防止不法商家钻法律的“漏洞”。除政府外,非政府、民间组织等也能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如设立投诉电话和网络举报平台等,也为大众监督大众传媒提供畅通的渠道。

总之,我们应当郑重其事地为女权主义正名,为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正名。反对性别歧视,反对女性刻板印象,努力提高女性地位、维护女性权益,创造一个男女完全平等的理想社会。

参考文献:

[1]彭小华,消费文化背景下媒介女性符号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鲍海波,女性在传媒中的“在场”与话语困境[J].新闻知识,2003年.

[3]朱晶,女性受众对传媒的接受与影响[J].编辑之友,2010年03期.

[4]张艳红,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当代传播[J].2004年第1期.

[5]赵黎,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再现[J].郑州大学,2007年.

[6]蔡骐、黄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实习编辑:孙树娜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女权主义女性形象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