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实现创新教学的路径探究
2014-04-29张奉宏
张奉宏
摘 要: 素质教育下有效教学的呼声有增无减,如何面对着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调整教学思维、教学策略,如何通过教学创新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急需探究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主要探究了如何在素质教育下积极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创新教学,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 创新教学
一、创新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十分丰富,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物导入法、实践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具体使用何种方法,需要教师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而定。初中生的好奇心较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和悬念,就会让学生觉得意味深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内驱力,就以悬疑法导入为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意识,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悬疑问题: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日,选择具体的月份数,如2000年10月15日,就选择10,再乘以2,加10,再把和乘以5,再加上你家的人口数,把计算出来的结果告诉老师,而老师就能知道你家的人口数和你的生日时间。通过这样导入,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些计算和他们有关系吗?为了寻求答案,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学习,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说是优质高效的。
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本身就存在个性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及过去的认知情况决定了他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为此,面对学生的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对那些善于发言,比较积极却丢三落四的同学,教师则可以让他们多练习分析算式,使他们养成精细、严密的好习惯。对那些不善于发言,并且比较害羞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与善于发言的学生一组,积极指出其他同学发言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不完整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作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不仅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出发,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开展适合其发展的活动,同时也要为学生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保障学生的特长有施展的空间。更重要的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从而有效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三、构建参与式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很多的数学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生活实践解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并能解决数学问题,还能总结与反思一定的数学规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关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教师没有从理论的角度阐述这一定律,而是先让学生通过传统的方式,自己动手把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减下来,拼在一起,看是否构成180°,或者用量角器自己动手测量看结果是否180°。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动起来,克服了懒惰思想,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教学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陌生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也很难做到理解掌握。如果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以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在花费巨大精力和时间的基础上也很难达到学习目标,而这些知识多数又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一定的关联性。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采取有效对策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多媒体可以发挥其自身具备的声音、文字、动画、图片等于一体优势,生动、形象、直观地把知识化繁为简,从而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它可以通过动态化的声文图茂直观形象地把知识呈献给学生,给予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并且可以给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实现知识的情境化教学等。如果教师能在数学课堂上巧借多媒体的优势,则势必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五、讲授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面对新形势,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对数学定理或者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想、解题方法及解题能力。其中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的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就初中数学的化归思想而言,其具有灵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数学试题,往往也都是由几个要素构成的,并且每个要素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是可以转化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以数学问题的转换方法可以说并没有什么标准的模式可以遵循。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认真分析问题,根据题目特点,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而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学会采取多种转化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时俱进,有的放矢。如在学习《数轴》的相关知识时,很多的学生初步接触,不会画数轴,教师就可以告知学生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从定义出发,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掌握必要的方法步骤:画直线,取原点;标正方向;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准确地画出数轴,以此解答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颖.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4(03).
[2]张琼.初探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J].科教创新,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