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问题

2014-04-29陈凯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校新生

陈凯媛

【摘要】高校新生入学后,长期存在适应性障碍问题,而适应障碍对大学乃至后续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分析适应性障碍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应性教育对帮助高校新生尽快适应角色尤为重要。本文着力于分析适应障碍成因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新生 适应障碍 适应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9-02

适应性教育阶段指新生自入学到基本适应所处环境,个人行为基本达到学校要求的阶段,即从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的阶段。一般需要3个月到1年,少数学生需要更长时间[1]。

适应是环境与个人的互动关系,个体在环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我身心状态,使身心与现实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从而达到认识环境、改善环境、发展自我的目的[2]。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他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在高校中健康成长与成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生活适应教育、学习适应教育、人际关系适应教育、心理适应教育和环境适应教育[3]。

1.适应障碍的表现

新生入学后,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落差,加之未及时制定合理目标,人际关系网未能及时建立,致使自我评价失调,容易产生生活适应障碍、学习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适应障碍、心理适应障碍和环境适应障碍等问题,继而出现失落感、排斥感,甚至迷茫和自卑,进而影响生活与学习,致使在塑造人格与三观构建方面出现障碍。

2.适应障碍产生原因

2.1缺乏独立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自觉性差、被动性强,忽略道德、情商、责任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由于未接受良好的人格教育,人格发展不完善,具有偏激、浮躁等性格特点。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一导致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培养不对接,高中阶段学生以考取大学为目标,家长和学校缺乏长远眼光,一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情商和德育教育,没有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缺乏责任和道德教育。同时由于兴趣爱好的单一和家长老师的宠爱,使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待人接物偏激[2]。以我院入学的两名上海籍学生为例,学生A所在的学校重视竞赛和课外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有学业要求外,还必须有体育或者艺术等特长方面的学习;学生B所在的学校单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要求学生在竞赛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在观察两名学生入学后的三个月的表现后发现,学生A的适应能力较强,另外中学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和较强大的综合能力使得该生在进入学校后能够较快的定位自己;而学生B则缺乏应该有的自信,一味偏重自己兴趣爱好的发展,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

2.2学生缺少鼓励赞扬

社会支持是影响新生适应的重要因素,来自社会的心理系统支持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意识,缺失心理支持的学生较得到心理支持的学生更加容易失落和自卑[2]。

新生入校后,远离熟悉的人和事物,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高校扩招后,高校学生数量增多,在同等数目教室的前提下,学生分配到的老師名额较少,而大部分大学教师科研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学生,从而致使学生缺乏心理系统的支持。

2.3环境落差大

在报到前,对大学有单纯美好的想象,报到后,想象中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取代,时间分配不合理产生的空虚感和目标不明确等都会加剧学生对环境的抱怨,继而产生失落感,失去学习动力,缺少生活情趣,滋生消极颓废的人生观。

以某学生为例,该生在高中阶段属于典型的成绩优异、独立能力强的学生,但进入大学后,由于学校外部环境的与自己想象中不一致,认为新校区缺乏人文和艺术方面的氛围,不适合熏陶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从而产生厌学和退学的情绪。

3.适应障碍解决方法

3.1多方面密切配合,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改变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多方面配合:家长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大学培养方式与高中培养方式的密切联系。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接触人,需经常与学生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供建议,老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接触人,需引导学生在适应阶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形象和魅力培养,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提升人际交往魅力;高中培养应放远眼光,德育与智育并重,转变单一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主动交往,学会表达感情,同时进行诚信认真、谦虚谨慎等道德素质教育。

3.2引导学生制定目标

引导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给学生以方向、信心和力量,让学生看到新的希望和前途,从而由被动到主动,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3.3改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适应期内培养良好的习惯

高校新生刚入学后对大学充满期待,理想中的大学是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而并非被繁重的课业纠缠,这要求在刚入学的前三个月到一年时间内,校方制定一个合适的课程,松紧适宜,并有针对性的改变考核方式,将文娱活动计算在考核范围内,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室内,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促进学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也有助于培养爱校荣校的思想。

3.4 加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就业和创业作为学生毕业后的两大出路,应在入学时就被充分重视起来。每位大学生在毕业后都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这样的专业就业知识或创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择业能力;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说,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勇于拼搏和善于竞争。例如开设创业实践课和就业能力培养课,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关素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山威.结合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谈新生环境的适应性[J].青年文学家

[2]杨晓华.大一新生适应障碍现象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24)

[3]朱文良.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学术论坛,2009,28

猜你喜欢

高校新生
高校艺术新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基于用户新信息行为的入馆教育研究
加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
关于加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思考
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适应性的作用研究
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高校新生教育管理中的助理辅导员制度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