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工作创新与实践

2014-04-29吴丽华蒋平

知识窗·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吴丽华 蒋平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分级教育为基础,注重活动载体的创新,并运用网络技术,提升了大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培养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大学生而努力。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高标准,是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力量源泉。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近年来,高校平均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超过全国党员发展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层党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通过党支部的培养、考察、教育等程序,造就出一批批政治素养高、纪律严,忠于党的事业,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理想信念的全方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水平党员。

一、推进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它们总具有先进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有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西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意图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渗透,社会上的功利化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个别大学生党员还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情况。

面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危机,作为党与大学生党员联系的纽带,党支部应帮助大学生党员消除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进取的竞争意识;消除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消除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消除追求享受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使大学生党员理解只有具有崇高价值目标的理想,才能引导、鼓舞和激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二、高校党支部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现状

1.党支部缺少分级教育培训体系,忽视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

高校党支部在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上普遍存在“入党前重发展,入党后轻教育”的问题,即对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团校教育、党校培训等各项培训教育,一旦他们成为正式党员后,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政治素养的提升就趋于形式化了。另外,在高校各类组织活动中,党支部的作用非常有限,导致他们在学生中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

2.党支部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忽视大学生的心理诉求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党支部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学习内容大多是党和政府会议报告和讲话、专家讲座、红色视频等,教育方式也以单向的填鸭式灌输为主。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他们是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青年,进入高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内容陈旧、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不少党支部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时往往缺乏主动性。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正式党员再教育的工作缺乏规划。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学生党支部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诉求,将政治思想教育与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进行更好的宣传和教育了。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1.构建“分级教育”体系,抓好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对于党员而言,理想信念教育是伴随一生的复杂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面对时代的发展变迁,高校党支部必须认真研究当今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心理特点,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制订出一套贴近学生、内容生动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方案,帮助大学生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分级教育的要求除了区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差别化教育外,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贴近学生,将学校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建“优秀党小组”、争做“三好党员”或“党员示范宿舍”的活动,培养学生党员的干部素养,增强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或者让高年级党小组与新生班级结成帮扶对子,一方面提升了新生对党组织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工作的效果,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二是要求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教学内容丰富。当代大学生党员思维敏锐,面对全球各种政治、社会问题,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必须以重大时事政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真正入脑、入心,教育方式也要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为一体,给予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三是要求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离开实践空谈理想信念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如帮助社区居民、孤寡老人或身边的同学等,可以激发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培育他们自主、平等和合作的工作能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

2.注重“活动载体”创新,探索适合大学生党员的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不少高校党支部在活动载体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带领党员深入社区,开展为民服务的社区活动;组织学生采集红色故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理想信念;又如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团体体育或娱乐项目,再如开展支部共建,让大学生党支部与校外的党支部进行共建,整合支部之间的优势资源,或者与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的党支部进行共建。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不同的党支部共同策划、组织活动,能让党员学生学习到与社会交往、外界交流的方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支部的各项活动,增进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也拓宽了党支部工作的内涵,让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运用“网络媒介”特点,搭建与大学生成长特点相匹配的教育新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活动,网络以其特有的魔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当代大学生。通过微博、博客、BBS、聊天工具、电子邮箱等网络平台,大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在辩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网络平台上也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容易在虚拟网络的世界中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出击,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导,积极探索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挑战转化为机遇。一方面,高校党支部可以通过博客、微博、QQ群、飞信群等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大学生党支部,构建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分享时政学习资料。支部书记要定期提供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党员有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也有助于党支部内部的团结,让学生党员形成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帮助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各項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党支部可以将支部活动的图片、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或是链接优秀的爱国教育影片或纪录片,增强党员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网络超越时空的限制,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和上网设备就可以参与党组织生活,方便在外地实习的毕业生党员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在新形势下,只有充分认识到党支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高校各个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组织程序规范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思考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具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钱俊.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及矫正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

[2]吴彬.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对策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3]黎进能,郑娟.对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 .

[4]许凌云.支部创新问题探略[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

[5]冯刚.德育新视点[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此文为2013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XGXDJKT.QN-201371。

(作者单位:吴丽华 井冈山大学商学院;蒋平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