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症关系的调查探讨
2014-04-29王晖胡泊
王晖 胡泊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对人体代谢综合症的影响。方法 本组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某城镇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居民2163例,对患者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并对相关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63例居民中,439例存在代谢综合征,占20.30%,其中男性281例,占64.01%,女性158例,占35.99%。存在代谢综合征居民的血糖、血压、体重以及TG均高于正常者,而HDL-C低于正常者,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症之间的关系,中、低体力活动居民的血糖、血压、体重以及TG均高于正常者,而HDL-C低于高体力活动者,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低体力运动患者痴线代谢综合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健康宣传,倡导人们每天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降低代谢综合症的目的。
【关键词】体力活动;代谢综合征;体检;活动强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56-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断地发生变化,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1]。代谢综合征主要由人体代谢异常引起,往往会导致患者伴随出现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国外相关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影响因素。有文献指出,代谢综合症与人类的运动以及膳食存直接关系,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不良运动、饮食等习惯,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2]。然而,目前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组研究中,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某城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臭氧的方式抽样居民2163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旨在降低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某城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居民2163例,其中男性1194例,女性969例,年龄为22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39.691±5.01)岁。
1.2 一般方法
调查问卷:对本组2163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既往疾病、运动情况、运动类型、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育龄期女性还应了解其妊娠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
体检:对本组2163例居民行医学体检,测量其血压、体重等,于空腹状态下取血液标本,行空腹血糖检测。若空腹值检查结果显示,其血糖值超过5.5mmol/L,则行OGTT实验。同时,进行血脂测量。
1.3 临床诊断标准
1.3.1 代谢综合症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代谢综合症相关建议[3],对代谢综合症进行评价:①体重指数超过25.0kg/cm2,即表示存在肥胖症状;②存在糖尿病史或空腹血糖至超过正常标准,即高于6.1mmol/L;③存在高血压疾病史,或舒张压高于90mmHg;④当血甘油三脂高于1.7 mmol/L,且,女性HDL-C 1.0mmol/L,男性的HDL-C低于0.9 mmol/L,则提示其存在血脂紊乱。
1.3.2 运动强度:低强度活动:散步、有氧锻炼等能量消耗<3.0MET;中强度运动:慢跑、健身操、快走等能量消耗≤3.0能量消耗>3.0MET,≤6.0MET;高强度运动:跆拳道、爬山、球类运动能量消耗>6.0MET。
1.3.3 体力活动:根据患者的体力劳轻体力活动:以坐姿为主。中体力活动:以站为主。重体力活动:以抬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查情况
本组2163例居民中,439例存在代謝综合征,占20.30%,其中男性281例,占64.01%,女性158例,占35.99%。
2.2 体检情况
分析表2中相关数据,存在代谢综合征居民的血糖、血压、体重以及TG均高于正常者,而HDL-C低于正常者,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症之间的关系
本组2163例居民中,736例低体力活动,占35.28%,674例中体力活动,占31.16%,753例高体力活动,占34.81%。分析表2中相关数据,中、低体力活动居民的血糖、血压、体重以及TG均高于正常者,而HDL-C低于高体力活动者,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症与体力活动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代综合症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该因素会增加其出现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几率。相关研究表明,代谢综合症与人们体力活动情况存在直接关系,该结论已逐步得到证实[4]。有学者指出,人们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且每周能够持续就中体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够有效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几率。现阶段,很多患者行体检前,并未意识到存在心血管等疾病,因此,日常生活过程中,并未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导致其病程患者发展,该因素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人们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有效抑制疾病的发展,是控制糖尿病有效途径之一。
表2 不同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症之间的关系
肥胖也是代谢综合征重要的表现,长期进行轻体力活动的患者出现肥胖的几率明显较大。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输入、输出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每天持续运动能够通过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量,促使该状态得到维持。不仅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够消耗人体内多余的脂肪,能够有效抑制人们出现肥胖症状[6]。
3.2 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症关系
3.2.1 低、中強度体力活动对代谢综合症的影响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低强度体力活动对代谢综合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无法有效控制人们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然而,有资料显示,当人们持续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期间,通过增加活动量的积累,进而能够促使其发生转变,从而达到降低综合征的目的,然而,该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7]。
笔者单独对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症关系进行分析时,发现低、中强度体力活动对代谢综合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且均高于强度体力活动,基于这一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低、中体力活动均无法有效抑制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几率。但是有学者结合活动量的积累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当人们持续9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即可达到锻炼的目的[8]。笔者的研究结果与其存在差异,可能与本文未对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持续时间对代谢综合征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3.2.2 高强度体力活动对代谢综合症的影响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处于高强度运动时,人体的代谢速度会随之加快,往往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几率[9]。Laaksonen学者提出,随着高强度运动时间的延长,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几率会随着降低,然而,每周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低于50分钟,则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10]。笔者对该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期间,人体能力的消耗量高达6.0MET,持续运动能够降低身体内的剩余脂肪,能够降低肥胖的发生几率[11]。Hu等学者分析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强度体力活动疾病能够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3.3 研究的不足之处
①基于本文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研究结果的差异,笔者人们可能与研究的面积较小有关,即未对运动持续时间对代谢综合症的影响进入深入分析。②饮食结果也是造成人们出现代谢综合的影响因素,受到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的影响,出现心血管的疾病也会随着增加。③由于人们职业的不同,其工作期间的体力活动以及活动时间存在差异,其出现代谢综合症的几率是否也存在差异,还需明确的数据行进一步证明。
综上所述,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存在直接关系,相关部门应基于该研究结果,加强宣传力度,促使人们认识到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持续进行身体锻炼,该方式不仅有利于降低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对降低医学资料消耗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晏渠如,杨建平.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症关系的调查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9(04):64-65.
[2]邱俊.体力活动与代谢健康[J].体育科研,2011(01):31-36.
[3]李岩,翟淑娜,姜腾轩等.不同强度职业性体力活动对子宫肌瘤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19):4973-4976.
[4]高键.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体力活动与总体脂和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
[5]安德里亚,谭婷婷.即便进行运动,久坐行为仍与代谢综合征强相关[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2(07):318-323.
[6]王正珍,王娟,周誉.生理学进展: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8):1-6.
[7]高键.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体力活动与总体脂和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
[8]关尚一,朱为模.身体活动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02):211-216.
[9]曹慧.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
[10]李青.认知观点、饮食习惯及体力活动对广东地区孕妇血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
[11]Hamman RF, Wing RR, Edelstein SL, Lachin JM, Bray GA,Delahanty L, Hoskin M, Kriska AM, Mayer-Davis EJ, Pi-SunyerX, et al. Effect of weight los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risk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6 (9):2102-2107.
[12]Sigal RJ, Kenny GP, Boule NG, Wells GA, Prud'homme D, FortierM, Reid RD, Tulloch H, Coyle D, Phillips P, et al. Effects ofaerobic training, resistance training, or both on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trial. Ann.Intern.Med.2007 (6):35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