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培养
2014-04-29徐大燕
徐大燕
摘 要:目前,学校教育进行的是高耗低效的、灌输式的、机械的、忽视美育和育人功能的、导致师生自由精神迷失的教学,还是追求融人文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充满崇高理想情操、创造力、想象力的语言教学,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这个问题已经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得到了很好回答。培养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并内化为创造性品格的学生,这样对于推动教学的发展非常有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独特性;创新人格
我曾经遇到两个孩子,他们对学习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说,学习语文是世界上最乏味的事,读、背、写没完没了,而且都要按老师说的去做,不能有半点差错。另一个却说,我由衷地喜欢学习语文,在课堂上教师和我们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总是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而且有些好课文反复读,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在学习《燕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燕子在水面飞行为什么点水?”我从容不迫地回答:“燕子在水面上飞行常常用尾巴点水,是因为它在吃游到水面上的小鱼小虾,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至于一头扎进水里去。”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的燕子吃小鱼小虾是错误的。我在书上看过,燕子不吃小鱼小虾,吃的是小飞虫。”学生能对老师所说的“结论”提出带有挑战性的质疑,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正需要培养学生那种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品格。無疑,语言教学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正像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处于伟大变革阶段,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语文教学在铸就人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人正是通过语文这一工具获得信息,不断丰富和充实内心世界,与外界发生联系,进行交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品格:
一、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格
戴维斯在1980年召开的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提出:“具有创造力的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勇于冒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性抱负,不轻听他们的意见,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感到一种魅力,而且有艺术上的审美感和幽默感,他们的兴趣既广泛又专一。”
1.在欣赏美中求异
应该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使人愉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个人智慧的展现。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有学生说:“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形态美,由于它的变化万千,姿态多端,就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么的奇特,那么令人神往。”这样,学生在尽情欣赏美的同时,也陶醉其中,并得到不同的美的体验和感受。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等。
2.在体验美中求真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是学生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体验。学习中,学生感受美往往是多难度的。例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积极的自身内在体验,在激发真情实感中得到一种真实的精神享受,这就使语文教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3.在追求美中求新
在语文教学的整个审美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有显著的动机行为特征,这是审美情感深化后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创造动机和内驱力。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冲动性的、体现思维新与活的创造才华。
二、在学习过程中培植独特性和意志力
从培养独特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着手,要求学生善于和勤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等。
1.尊重学生独特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品格
1979年罗马俱乐部在其发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中就提出由“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的观点。此后,创新性学习逐渐成为世界教改的热点和主流。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方法。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妨给学生留些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切忌直陈其事,灌输结论。只有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思之得之,才能使学生回味无穷,才能激发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2.鼓励自信心,培养意志力
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持之以恒,这是一个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品质。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刚毅精神。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设计有一定思维力度的训练题,帮助学生越过障碍,形成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从中产生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可适当提高教学的起点,提高难度系数,有许多课文文学浅显易懂,学生容易产生浅尝辄止的现象,这时需要我们做好调节,要设计一些处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做到浅文深教。如果教学是在学生现有水平上原地踏步,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激发他们创新动机。
创新教育本质上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超越与前进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内因,重视学生内在动力——积极性的调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发挥最大的活力,成为学生探索求知的推动力,促使学生超越现实、实现理想,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和创新的动力才能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段晓雯.创新让语文课堂升华[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8).
(作者单位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灯塔小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