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探讨

2014-04-29韦杨建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新媒体辅导员

韦杨建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如何正确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积极接纳新媒体技术,主动提升自身媒体素养,消解新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因势制宜的开展好学生工作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学生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为代表,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目前,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拥有并广泛使用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产品。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其中20~29岁占31.2%,在校大学生上网普及率达95%以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如何善加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消解新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因势利导的开展学生工作就成为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沟通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形式,它以实时性、交互性、对等性等特点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路径,丰富了教育手段。

1、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高校辅导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不外乎班会、面谈、深入宿舍、组织集体活动等,在新媒体条件下,辅导员就可以通过短信、飞信、QQ、微博、微信、贴吧等沟通工具以最快的速度与学生取得联系,辅导员既可与某一名学生单独沟通,也可同全体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并根据学生实时的反馈给予对应的指导教育,这种交流方式快捷、灵活,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辅导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开展工作,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

2、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搭建了一个兼具私密性和平等性的平台。一方面,在新媒体的虚拟环境下,辅导员和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身份被淡化,人与人的交流是处在对等地位的平行沟通,学生能更自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辅导员也可以以普通“网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又不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屏蔽了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职业、性别、年龄、身份等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向辅导员提出问题,表达真实想法,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微博、空间、论坛等及时了解學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情绪变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辅导员通过关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贴吧、论坛等平台还可以掌握大学生群体的关注方向和关注热点,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和学生在同一个“频率”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对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的预见性。

(二)消极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发展前景,也给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1、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更高要求。除了要掌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外,熟练正确的使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只是对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要具有通过新媒体准确快速搜集信息,对信息正确解读并批判接收的能力,而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是辅导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2、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效管理难度加大

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曾提炼出新媒体的十个传播特征,分别是:全时传播、全域传播、全民传播、全速传播、全媒体传播、全渠道传播、全互动传播、去中心化传播、去议程设置传播和自净化传播。从正面看这些特征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从负面看,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可以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大学生群体具有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们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又没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储备,对新媒体夹杂传播的虚假新闻、反动言论、良莠不齐的国外文化和低俗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没有分辨力,可能会全盘接受,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对辅导员有效掌握与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形成了直接的考验。

二、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正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新媒体的交互特性使大学生能够便利地主动寻找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这对以课堂填鸭、简单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渠道获得更加丰富生动的答案,从而弱化了辅导员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正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接纳新媒体技术,比如开通个人的工作博客,加入班级QQ群、飞信群,关注学生的微博、微信动态,以平等姿态融入到新的沟通模式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快捷,丰富自身的教育管理手段,使管理不再刻板,教育不再枯燥。

(二)构建新媒体管理机制。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要“全而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要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的新媒体管理机制,建立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要专人负责新媒体的监管管理,及时删除公共新媒体平台中出现的不良信息,正确引导校园内网、贴吧、论坛的舆论导向,把控校园舆论的主动权,努力为学校开展新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要特别注意把一线辅导员纳入管理系统,发挥辅导员队伍熟悉学生、贴近学生的优势,及时反馈学生动态和校园舆情,帮助新媒体管理层调整工作重心,发挥好领导和引导作用。

(三)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新媒体条件下,要重视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师生用好新媒体。

1、要重视提高辅导员的媒介素养。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教育的主体,也是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主体。作为辅导员要掌握现代传播学相关的理论及技巧和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技术,关注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自身对网络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扬弃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为学校要重视辅导员媒体素养的培养,树立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典型,把辅导员的媒体素养作为辅导员考核晋升的重要指标,并通过系统培训的形式提高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工作的能力。

2、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大学生是学校思政工作的客体,因此他们媒介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把新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中去,通过团学组织、班会团会、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形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敏感性以及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合理合法的使用新媒体,并正确使用新媒体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开阔眼界、提升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体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幼昕.手机短信挑战高校德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4).

[3]张辉.新时期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索与创新[J].沧桑,2009(1).

[4]赵长渝.试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存创新[J].教存探索,2004(7).

[5]邱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新媒体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