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9黄丹
黄丹
【摘要】目的 对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随访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缬沙坦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提高对患者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缬沙坦;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68-01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随时增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症涉及人体主要器官,如,运送血压组织、器官,一旦患病致死率极高[2]。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心血管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利尿剂和洋地黄强心苷类药,但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缬沙坦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本文对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59.1±3.2岁;本组患者中共有33例高血压患者,2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为:①高血压患者,治疗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含胆固醇类事物,以食用低盐、的动物脂肪食物为主,并配合如氢氯噻嗪、环戌甲噻嗪、利血平等降压药,维持血压正常;②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治疗以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盖通道拮抗药为主;③充血性心衰竭患者,给予25mg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治疗,每天1~3次;10mg依那普利,每天2次。
观察组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进行治疗,一天1次,80mg/d,治疗7天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为40~160mg,1天1次,患者在无禁忌证前提下,可继续服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测数据用X2表示,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为91.2%(31/3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29/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 发生率为8.8%(3/34),其中因脑卒中住院1例,心绞痛住院2例;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4.7%(5/34),其中因脑卒中住院患者2例,心衰住院患者1例,心绞痛住院患者2例,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流行疾病,临床表明,心血管疾病发病急、易反复、病程长,治疗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当前,医护与患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那个的致死、致残率,这就需要及时的对为患病人群进行预防,对患者进行控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缬沙坦因其具有防肾衰竭、心力衰竭、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功效,可对AngⅡ与AT1受体结合产生阻断作用,其特异性受体大于AT2受体作用的20000倍,进而有效抑制胆固醇的释放,起到收缩血管、降压等作用,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并取得显著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缬沙坦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提高对患者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景威.标准三联法联合缬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0):54-57.
[2]朱澍.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 86 例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102-103.
[3]葛立刚,张琴.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0,(33):28-29.
[4]温霞.缬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7):689-690.
[5]郭珊池,文赛勇,屈晓冰. 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健康之路, 2013,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