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及对策
2014-04-29姜玉珠
姜玉珠
摘 要:本文分析了活动单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与教学进度之间矛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优化的策略,为它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探索和构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和实践等多种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添砖加瓦.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进度
多年来,为了打造贴合市情、校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把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向新的高度,我市一直致力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和实践. “活动单导学”模式自实施以来确实体现了它极大的优势,明显感到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但同时笔者也发现有时课堂容量变小了,课堂的时间变得很难掌控. 因为大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却又无法预测学生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时间,于是就出现了在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时间与预设的时间有较大出入的现象,无形之中影响了教学进度,关于这点笔者和很多如皋的一线教师都有过困惑. 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但如果真的一味地不顾教学进度,也绝对行不通的,毕竟还有高考这个“紧箍咒”. 梳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与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度,我们认为要理清以下几点认识: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什么会影响教学进度
经过梳理,我们寻找到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自控力差,在课前对课堂内容缺少及时的必要的预习,只能课前时间课上补. “活动单导学”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而真正的自主与合作,是需要良好的习惯来支撑的. 由于传统讲授学习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也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 再加上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课后的预习时间也有限,结果只能将大量的课前工作移到课堂上来进行.
其二,学生在课上不会合作学习,合作低效,遇到难题,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一人说一通就结束了. 结果,短短45分钟的时间就在大家没有目的性的学习过程中浪费了.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而应当是小组内几个人针对一个明确的问题去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合作要想走向高效,学生的合作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包括两个要点:一是问题明确,二是表达清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到有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并不自信,别人一说不同的观点,他马上就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从而让合作学习变成成绩优异者主导的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
其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讨论,缺少了紧张感,拖沓低效. 学生缺少紧张感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学生的任务意识、时间意识不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段内该完成什么事情,结果很容易造成问题的无限延伸,用我们这儿一句俗话就是“铜匠的担子——挑到哪,响到哪”. 再加上教师有时对这一现状缺乏敏感性,任由学生发展,当时间过掉之后又发现效率没跟上,结果就认为合作学习不好,从而造成了“走回头路”的现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教学进度矛盾化解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继续使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 重视预习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 笼统地说,是指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新知识的过程.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针对高中数学难度大、题量多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很大. 一位数学成绩优秀的高中生说:“预习是比赛中合理的‘抢跑. 若一开始就能‘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结果当然容易取胜.” 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也要教会学生预习什么. 预习主要是在上课之前把要学习的知识点充分熟悉,可以解决那些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而对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学习的内容就更集中,目的性也就更强. 最后还要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题而定,在预习过程中不拘一格的学习问题,发现问题. 一般要求学生预习例题来完成一些题目,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出来,由每组选派代表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而对绝大多数小组都提到的问题,就是笔者讲课的重点之一. 因此能够切中要点,把握准教学的方向,课堂时间得以最大利用,也就能进一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 重视课堂的高效合作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但此合作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它应该是合作群体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同心协力,献计献策,最终共同完成任务. 因此,要让学生能高效合作,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小组成员的建构合理,是能高效合作的保证. 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为小组内部能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能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其次,在设计活动单时要精心准备,设计恰当的问题. 如果太简单,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合作的必要;相反,如果问题太难,讨论很长的时间都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小组合作也是浪费时间. 设计恰当的问题能让他们能够通过合作,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捕捉到瞬间的灵感,寻找到破解问题的密码.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小组合作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要尽量避免无谓的吵闹、争论. 当然,所谓的纪律也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来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通过对合作环节的重视,笔者觉得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的确提高了.因为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自身的课前预习,加之教师适时、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地完成了合作任务. 这样一堂课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多得多了,而这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学生觉得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多了,速度快了,因此自信心有了,成就感足了,积极性高了,合作讨论的欲望也就更强了. 时间没有变,还是短短的45分钟,但效率却提高了很多.
3. 重视反馈提升和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对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 课堂小结曾经是被笔者忽视掉的一个重要环节. 起初,使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笔者只是片面地理解为主要就是让学生活动,让他们多说. 45分钟时间,大半时间讨论得轰轰烈烈. 可有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限制了活动单使用效果. 后来笔者每次留10分钟时间让大家进行反馈提升和小结. 它不但能总结一堂课大家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有效、高效地制订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效率. 诚然,课堂小结这个教学环节也许不是一堂课中的高潮,但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师生共同合作把课堂推向新的高潮,就能够创造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境界来.
新模式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哲思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从国家角度的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到地方层面的教学模式,几乎都会遇到新要求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但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样的矛盾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尤其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矛盾往往是推动事物前进的重要力量. 就拿“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来说,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矛盾,其实正是因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将更多原本被教师侵占了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而学生由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生疏性,导致了他们在提高学生品质的道路上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此过程中走一些弯路也是正常的. 我们可以将这种看起来效率低的现象称之为“补偿性增长”或者叫“恢复性增长”.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前就将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了学生,那学生其实就不会出现今天所遇到的效率低的情形. 而这样的时间其实也并不用很长,根据高中数学同行做出的研究,只要在高一年级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那到了高二和高三之后,学生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 因此,包括“活动单导学”在内的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不在于今天实施明天就能看得见效果,而在于坚持!
我们仍然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思考“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教学进度之间的这种所谓的矛盾,那我们就会在思考矛盾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思路,从而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实践. 回首数学发展的历史,其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不断被发现并被解决的过程.如果作为数学教学者,认识不到矛盾的力量,遇到矛盾就绕道而行甚至原路返回,那我们其实是很难将真正的数学精神传递给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