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行天下·足以道
2014-04-29樊晓嵘
樊晓嵘
摘 要: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高考必考科目,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教师希望教得轻松,教得有效;家长希望子女在数学上有稳定的发挥,不拖整体后腿;学生希望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基本数学技能,使数学可以成为超越他人的优势科目. 其实这些愿望一点也不为过,只要我们能做一个有心人,在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重视一些被别人忽视的“微”信息,并重视由这些“微”信息带来的区别,就足以让一切梦想成真.
关键词:“微”信息;联系与区别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改变的内容、改变的观念、改变的方法有很多,但对学生三基能力的培养却一直没有放松,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因为只有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更好的实践新课改理念,展现新课改的意义. 培养学生三基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而我们往往是从宏观处着手,常常好高骛远,有时还缺乏实际的操作方法和检验标准,给人造成了一种泛泛而谈、脱离实际、口号式的要求. 与其这样,不如在细微处着眼,紧紧抓住那些“微”条件,踏踏实实做一些基础的训练和概念的甄别,说不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待着我们. 下面笔者就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我们非常熟悉,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共勉.
可能在很多学生眼里这两小题是一样的,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区间就是集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前者是用集合表示范围,后者是用区间表示范围,众所周知,在集合的相关概念中,涉及子集时,空集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因此在第(1)小题中,当B是空集时,m<2满足要求;当B不是空集时,2 数学学习中许多概念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宏观方面有如映射与函数、平面角与空间角、函数与方程、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当然更有小的方面,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这样有利于掌握概念的本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太注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甚至是解题技巧,从大处着眼,却疏忽了最为基础的概念理解,有时通过相近或相关概念的理解、对比、再理解,往往能使记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清晰,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使学生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不能顾大放小,必须重视“微”条件对学生的影响,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披荆斩棘,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