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真是比特币之父?

2014-04-28郑羽

看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古德曼中本密码学

郑羽

如果不是自由撰稿人古德曼(Leah Goodman)在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的文章,家住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的Kulasa一家到现在还不知道,和他们住同一个社区的怪先生“中本”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本哲史”,比特币的发明人。

神秘的“中本哲史”

事情还得从比特币的发明讲起。

比特币的理论基础早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奠定了。1982年,美国人戴维·乔姆(David Chaum)基于那时已经趋向成熟的密码学理论提出创造一个“不可追踪的网络支付系统”的想法。随后,这个想法被扩展成为最初的密码现金系统。

戴维根据这个系统创造的B-money,已经具有比特币“可证明工作量”、“匿名现金”等关键功能。但因为上个世纪互联网还不发达,加上一些关键的系统问题没有解决,B-money的创意并没有付诸实践。

但热衷互联网的技术专业户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让比特币成为现实的想法。有关电子货币的讨论一直在密码学网站上进行着。

到了2008年11月1日,密码学网站邮件列表中终于出现一篇划时代的成熟论文,解决了能让比特币成为现实的关键性理论问题。这篇论文的作者署名“中本哲史”(Satoshi Nakamoto,中文一般翻译为中本聪),除了名字,作者没有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中本哲史不仅是理论高手,还是位开发专家。就在论文被热炒后的两个月,2009年1月3日,他发布了比特币P2P开源用户群节点和散列函数系统,这让比特币从理论走上了能够应用的现实。从此,比特币的对等网络和它的第一个区块链开始运行,还发行了历史上最早的50个比特币。

从那时起,比特币不再是技术人员的专利。由于自身代表的反垄断、反权威形象,和增值潜力,比特币大受全球粉丝的热爱。例如,维基解密事件后,由于传统金融融资渠道被封闭,阿桑奇获得的捐助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粉丝的比特币。

这时,原本除了技术问题一向寡言少语的中本哲史突然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不,不要这样。”

他认为,草创阶段的比特币需要更多成长时间,这样整个比特币系统才能不断自我增强。中本哲史还直接呼吁维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币。毕竟,比特币还只是一个萌芽状态的小型测试社区。“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妥善处理问题,比特币只会被毁灭。”中本哲史这样说。

只是那时,比特币之父已经无法阻止世界各地的比特币粉丝和持有者对比特币的热爱。7天之后,看到自己的呼吁没有任何效果,中本哲史在密码学网站上发布了最后一条消息后,在网络上不见了。

找到比特币之父

比特币的发明者真实身份是什么?

密码学论坛上活跃的中本哲史从人们的视线当中消失之后,反而引发更多有关他身份的讨论。很多人认为,或许中本哲史(Satoshi Nakamoto)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化名。

不过,自由撰稿人古德曼却认定这个名字就是真名。在她看来,如果比特币发明人使用化名,那么为何一个希望保持匿名的人会选择“中本哲史”这样特殊的日本名字,使用Joe、Anne这样常见的姓名岂不是更好?

为了寻找中本哲史,古德曼煞费一番苦心。她首先利用社会保障记录查询到了所有的同名人,随后,将其中健在的人抽取出来,认真调查其履历特征,再把明显不符合“比特币发明者”职业特征的人剔除出去。比如,纽约一位男性服装设计师也叫中本哲史,古德曼就很难相信是他发明了比特币。

最终,这位来自加州的中本哲史引起了古德曼的注意,他的履历和背景从各个方面都像极了古德曼要找的人:64岁,日裔美国人,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工业大学,专业物理学。

最初与中本哲史的交流中,古德曼并没有直接谈到比特币。她对中本旁敲侧击,用电子邮件交流讨论CAD技术升级和蒸汽火车改造的话题。和《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一样,加州的中本哲史是一位火车迷,自十几岁开始就从日本和英国购买火车零部件,他说:“我自己用机械加工火车,车床、铣床和平面磨床都会使用。”

中本哲史的电子邮件地址就是古德曼从一家火车模型公司那里打听来的。

让古德曼觉得自己找对人了的事情发生在今年2月。那时,古德曼故意向中本哲史谈起了比特币,可中本突然中止了与她的邮件来往。这个中本哲史的教育经历、职业,甚至写作风格都与比特币创始人的身份太相符了,既然不愿意谈“比特币”,古德曼决定,要亲自拜访一下中本先生。

古德曼首先走访了中本的家人。中本家的三兄弟都从事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工作,中本排行老大。在弟弟看来,中本是一个相当高智商的自由主义者,从小就表现出了科学和数学上的天分,但也展现出了薄情而且兴趣怪异的一面。他沉默寡言,有时还有点情绪化,看重个人隐私。除此之外,倒是与普通人并无差异。

古德曼还打听到了中本哲史的住处,位于加州大洛杉矶区域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山脚下的一座民房。古德曼说:“我来到这里,试图深入了解中本及其低调的生活状态。这听上去有些滑稽,这个互联网上声明显赫的比特币之父竟然会隐居在加州的山谷中,全然不顾自己有近4亿美元的财富。”

更为滑稽的是,当听到这位和自己邮件往来几个月之久的记者的敲门声时,中本没有开门,反而叫来了警察。

于是,面对面的采访在警察的“见证”下展开。

原来,中本哲史10岁随母亲移民到了美国,在加州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在美国空军大供货商之一的休斯飞机公司任职,从事军事防御和电子通讯方面的工作。此后,又在多家通信和技术类公司担任电脑工程师。中本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讳莫如深,只是强调工作尚没有解密,不便透露。但不论如何,与通信电子有关的工作经验让中本在上个世纪就获得了接触计算机技术前沿的能力。

另外,中本哲史曾有过两次婚姻,前后总共有6个孩子。endprint

在《新闻周刊》的文章中古德曼写道:“中本对我有关比特币问题的回答小心翼翼,但透露了不少信息。”

面对眼前这位难缠的记者,中本还是默认了他在比特币项目中的角色。中本视线朝下,盯着路面,说:“我不再参与那个了,我没法谈论它。它已经移交给其他人了。现在由他们负责。不再跟我有任何关系。”

“我不是中本哲史”

但现在就下定论,古德曼找到的这位“中本哲史”就是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哲史,还显得过早。

中本先生所在的圣贝纳迪诺面积不小,人口有21万。因为《新闻周刊》的报道配发了信息充分的图片,种种蛛丝马迹让嗅觉敏锐的记者们即刻找到了中本哲史“隐居”的住所,他家里的电话则响个不停。

3月6日上午,数十名记者在他两层楼的住房外驻扎。他们与邮差搭讪,不断按门铃,但一无所获。只看见,有人数次拉开楼上窗户的窗帘向外张望。

直到下午,看上去慵懒疲惫的中本哲史终于从家中走出。他头发花白,穿着灰色外套和绿色条纹衬衫,衬衫口袋里还塞着一支旧钢笔。

中本哲史被记者包围起来,说:“我与比特币无关。”随即指着一名美联社记者说:“我要和这个人走。”他说,他要找懂日语的人帮他买一份午餐。

这次专访长达两个小时。在专访中,中本哲史承认,《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大多数细节是正确的,但最关键的判断却存在问题——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比特币。

他还特别提到了他在接受古德曼采访时说的那句话被误解了。中本哲史解释说,自己的母语并不是英语,因此当时在理解古德曼提问时的代词时出现了偏差。

中本哲史所说的原话在《新闻周刊》中被写作“我不再参与相关事务,不能再讨论这个问题了。”中本哲史说,他理解的“这个”其实是指工程工作。因此,他采访时实际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从此不再从事工程工作了”。但在古德曼的报道中,他的意思却像是他曾参与了比特币的相关事宜,而现在没有。

加州的中本哲史说:“我必须澄清这一点。”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声称发现了比特币发明者。去年5月,美国资讯科技与社会学家泰德·尼尔森(Theodor Nelson)就在YouTube上发布视频,声称解决了ABC猜想的著名数学家望月新一就是“中本哲史”。

望月新一的传奇经历也符合人们对于比特币之父形象的想象。1988年,年仅19岁的他就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23岁就取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的研究助理。几个月后,望月新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从事了近两年的研究。尼尔森推测,就是在此期间,望月新一研发并掌握了比特币的理论和技巧。

重返京都大学后,2002 年,33岁的望月新一成为了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教授。

当时,望月新一同样否认自己是比特币之父。虽然望月新一在基础数学理论方面贡献巨大,但毕竟研究的方向是纯粹数学。而基础科学家进行实践方面的研究似乎离人们的经验认识相去甚远。另外,望月新一的学术成果并不涉及与密码学有关的内容。

尽管在美联社的采访中,加州的中本哲史似乎撇清了自己和比特币的牵连,但古德曼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她说,报道中她与中本哲史的对话以及中本哲史承认参与比特币项目的事,没有任何值得困惑的地方。

在美联社播出的采访画面中,中本哲史英语发音流畅,口音纯正,难以想象英语水平达到母语水平的他会对记者的语句存在理解错误。

不论真相如何,至少现在,圣贝纳迪诺的Kulasa一家再看到这个疯兮兮的老头子,心里会多一分敬意。

他是一位工程师,还可能就是比特币的发明人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德曼中本密码学
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马丁·爱德华·海尔曼:我们正处于密钥学革命前夕
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密码学课程创新探索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全语言法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保罗·古德曼的教育改革设想
奥巴马赌城遭遇闭门羹
以群为基础的密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