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14-04-27张玉欣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头针椎动脉颈椎病

张玉欣

(荣成市中医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张玉欣

(荣成市中医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推动脉型颈椎病;头针;推拿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部位发生的小关节紊乱、退行性病变、软组织受伤等现象而导致的椎动脉及颈神经根的炎症刺激和机械性压迫引起[1]。在骨伤推拿科,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2]。该疾病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混合型[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当转动头部时易产生眩晕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呕吐、恶心、猝倒现象,同时还可能伴随着耳鸣、眼雾、听力衰退、视物不清等症状[4]。我院近年来采用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诊断标准综合诊断。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2.42±18.65)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1.42±16.65)岁。对照组头痛37例,眩晕46例,猝倒2例,颈肩背痛48例;压颈试验阳性41例,旋颈试验阳性39例。观察组头痛40例,眩晕42例,猝倒1例,颈肩背痛43例;压颈试验阳性38例,旋颈试验阳性39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征和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治疗。

1.2.1 头针治疗 头针取百会至脑户的顶枕带1/ 3的双侧、前顶至百会的顶中带、病灶对侧络却至百会的顶后斜带、神庭起向下1寸的额中带,率谷至角孙的头晕重加颞后带,神庭至前顶条带右方1/ 3 处的痰湿盛加额顶带。经过常规消毒措施之后, 取大小为5寸、型号为30号的毫针进行斜刺,采用幅度较小的提插法泻法。对于肝、肾亏虚加额顶带后部位1/ 3 处的双侧均采用幅度较小的提插法补法。在行针的时候要注意使患者颈部松懈,其头部左右前后各方向需要自主运动,行针时间为3~5 min/次,15min间隔之后再行1次针,留针时间2~12h,行针频率隔天1次,1个疗程为6天。

1.2.2 推拿治疗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立于其身后。首先,分别按揉患者的风池、颈夹脊穴、天柱、率谷、百会、肩井等穴,每穴按揉1min,然后使患者颈肩部位的肌肉放松;其次,右手掌上托患者下颌部位,左手掌托其后枕部位,屈曲右前臂,然后向上拔伸颈项,同时将颈部左右转动几次,注意用力适当;第三,从前额和自眉间开始,沿着督脉和足太阳的膀胱经向后下方向循按,到百会穴时集中力量点压,使患者引项上顶到其出现痛胀或麻胀感为度,用手指按压1min;循按到大椎穴的时候,一手将患者的前额部位扶持而使其后仰,并由轻到重地向前下方点压施力至其产生沉胀感为止,保持1min。重复该操作步骤2次;第四,患者取坐位,术者站立于患者后方。以患者左侧为例,实施该步骤之前让患者放松全身,头颈部稍微向前弯曲5°~15°,用左手拇指压住患者颈椎部位的右侧相应点,其它四指将患者的右侧头部轻轻压住,与此同时用右手掌将患者下颌托起,接着双手开始缓慢用力,注意用力均匀,使患者的颈椎部位出现右旋和微屈状态。当右旋出现阻力时用右手短暂快速实施拉力,加大患者颈椎右旋;最后,颈项推拿1min,双肩按、揉2min,肩井穴推拿1min,接着用指尖轻轻轻叩几下头部,并在患者颈肩部拍打几次,最终使肌肉放松,操作结束。推拿治疗频率隔日1次,1个疗程共6次,用此法治疗2个疗程左右。

1.2.3 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主要是应用仰卧位来牵引。牵引以患者能耐受范围为尺度,其重量最好以患者体重的1/15~1/10为宜。牵引过程中力量由轻至重,循序增加其重量。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眩晕或其它不适症状时,则应该谨慎或暂停使用牵引治疗法,切记勿强行用之,以防止出现二次损伤现象。牵引治疗法使用频率为1次/天,每次使用时间为20~30min为宜,1个疗程共6次。

1.3 疗效评价

痊愈是指患者眩晕等症状消失,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恢复正常;显效是指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大部分消失,残留症状不明显,较治疗之前减轻幅度大且明显,其日常活动能够基本正常;有效是指患者头昏或眩晕等症状有一定减轻,其工作和生活仍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效是指患者各种症状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病因并未十分明确[5]。颈椎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容易使患者发生猝倒而导致再次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各有所长。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认为由于阴虚精亏而导致患者不能上荣头目、肝肾不足,或因肝阳之上亢的夹痰湿向上扰乱清窍致眩晕,或因风寒湿向外邪而侵入颈部的肌肉,从而阻滞局部肌肉导致患者气血不通而患病。该病的治疗原则为使症状得到缓解,纠正错位的关节,促使患者水肿消失和局部软组织愈合,并使得颈部肌肉痉挛得以缓解,恢复患者颈椎部位的生理曲度。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中的推拿疗法可以改善患者局部新陈代谢,消除患者肌肉紧张,促使一些炎性类物质的吸收,并能改善和纠正关节紊乱,对椎动脉的刺激作用具有有效缓解作用,最终有效改善颈部的血液供应;该疗法中的牵引疗法还具有对颈椎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拉伸作用,加大患者椎管的容量,使颈椎部位的生理弧度得以恢复,减轻其它关节对椎动脉的刺激与压迫,有效缓解椎动脉的痉挛和扭曲,同时对炎症的消除和修复病变组织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达到98.0%,优于传统的头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1] 张志兰.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54-455.

[2] 陆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30(2):39-40.

[3] 梁远勤,涂炳林.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7):165-166.

[4] 付春爱,石伟.针刺加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4):94-95.

[5] 全香爱,赵树军,于涛.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449-450.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2-10

张玉欣(1975-), 男,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 ,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推拿。

R274

A

1673-2197(2014)09-0073-02

猜你喜欢

头针椎动脉颈椎病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